第111章(第7頁)

  為了能給予後世醫道留下寶貴的經驗,一本《奇疫論》漸漸編撰成型,包括易書元在内的很多醫者看過之後都很有感觸,甚至有種溫故知新的感覺。

  而這本書上的署名當然不止胡匡明一人,很多參與了此次疫情對抗,并提供了寶貴經驗的醫者都有留名,而易書元的名字自然也必不可少。

  立冬以前瘟疫從白石縣開始,後輻射到兆州多地,又在兆州城集中爆發。

  至冬至以後,瘟疫得到全面控制,并且逐步根除,哪怕有少數蔓延到其他地方,但治療經驗則更早一步傳遍嶺東。

  時年小寒,李謙上奏承天府,在奏文中明确了嶺東瘟疫已除,而且是真正靠先控制後治愈的方式除去了瘟疫,有數不勝數被治愈的病患。

  絕不是像曆史上一些大瘟疫一樣,靠死人挨過去,死得十室九空,死得都沒人可以傳染了,那瘟疫就“自然根除”了。

  而直至當年冬季,整個嶺東範圍也依然在建設之中,兆州城外的災民也大多已經返鄉,也有相當一部分留在了州城,成了新居民。

  多地民衆的故土上都已經修繕了房屋,在一個地方所有人都互幫互助,并且不計工錢的情況下,修繕甚至蓋起來一座房子的速度比很多人想象中更快。

  當然,這些房屋大多也就是一個殼子,裡面當然不算完美,但會有床鋪桌椅,會有爐竈,能遮風擋雨,還至少能讓人度過這一個嚴冬。

  承興十八年春,兆州城内一片歡騰,雖然經曆了苦難,雖然經曆離别,但這艱難的一年終于過去了。

  嶺東大地上的百姓,以各自的方式慶祝這一個或許算不上圓滿的春節,但至少生活依然有希望,屋中也有能夠越冬的口糧,也有朝廷分發的糧種。

  清晨,兆州城内的一處居民坊口,易書元來到了地泉井邊,此刻井蓋是開着的。

  “回來吧。”

  易書元低聲說了一句,井中就亮起一陣白光,随後光芒一暗,玉驚破水而出,在淋落的井水都脫落尺身的那一刻,回到了易書元的手中。

  撫尺一陣陣輕顫,仿佛在表示着一些不滿,而此刻易書元袖中飛出一把折扇落到了撫尺邊上,後者的震動才平息了下來。

  “是晚了一段時間,我之過也!”

  有早起的人過來打水,易書元聽到遠處的腳步聲,望了一眼之後,收起自己的法寶轉身離去。

  易書元想要走,兆州城自然沒有任何人能攔得住。

  待城中的人發現易先生不見了的時候,易書元早已經到了城外五裡處,久未露面的齊仲斌也等候在這裡。

  “師父,弟子追蹤了三個月,發現那股氣息愈發隐晦,但同時也活躍了不少,但很難把握到确切蹤迹,且從來不接近兆州城!”

  趴在齊仲斌肩頭的灰勉直接說明了心中所想。

  “先生,它在躲着您!”

  這已經不是易書元第一次聽齊仲斌和灰勉提及那股怪異的氣息了,實際上他之前雖然沒法抽身,但也是掐算過的。

  但易書元卻算不到什麼結果,除了嶺東的災劫氣息之外,甚至就感覺好像沒什麼多餘的東西存在一樣。

  在易書元這,這種情況是十分怪異的,因為就齊仲斌和灰勉的描述而言,那明顯是個活的東西,就算是陳寒也曾經随着齊仲斌去找過一次,不過同樣感受不到什麼。

  此刻易書元再次掐算了一下,好一會之後眉頭微微皺起,随後看向了身邊的齊仲斌。

  或許仲斌沒錯,而我也沒錯。

  那麼此物本身可能也代表着一種劫數的延續,而且在躲着我麼……

  “仲斌。”

  “弟子在!”

  易書元思慮着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