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7章(第5頁)

  以神念歸往自己的廟,速度比易書元施展各種仙遁之法還要快,這一點就像是神祇法身在自己關注的廟宇間遨遊。

  沒過去太長時間,就像是做了一個夢,恍惚間已經看到了登州城外的顯聖真君廟!

  天神變自此而現……

  這一刻,真君廟主殿中點燃的檀香之煙在顫動幾下之後,紛紛如同一道道煙霧構成的直線向上飄去。

  殿中的燭火和一些長明燈的燈火也在高頻抖動幾下之後,火焰紛紛穩定下來,如檀香之煙一樣,不再有什麼竄動跳動的痕迹。

  這一切,對于尋常香客而言很難留意到,此刻廟中香客絡繹不絕,多得是信徒前來參拜,但沒有誰發現殿中這些變化。

  真君廟的主殿中,神像好似從睡夢中“醒了過來”。

  廟院後方的起居室内,陳寒恍若微有感應,但又好似隻是錯覺。

  也是這一刻,易書元耳中各種各樣煩雜的聲音也越來越明顯,求平安求健康、求子、求财、求官、求運……

  各種各樣的所求都有,易書元處于神像的位置看向下方,看向廟宇,乃至看向登州城,覺得吵鬧中也帶着一些趣味。

  以顯聖真君法身的方式存在廟中,向神祈禱的時候,易書元就好似能聽到他們的心聲。

  有些人的心聲其實十分矛盾,比如一些略微心虛卻又求着什麼的人,這些人大概是知道自己某些事做得不對,但又能說服自己讓自己心安,但這種心安多少又帶着一些矛盾的不安,于是還需要求神來讓自己更加安心。

  殊不知在這種情況下,如此複雜矛盾的心态被神明瞧得一清二楚。

  神祇若真是有求必應,那不得忙死?

  雖然也不乏真正虔誠到感動神明的事例,但正神平視衆生,觀信衆而佑之,讓其在原本天道公允的情況下生活就是一種庇護。

  真正看似有求必應的神,多半是另有目的的邪神。

  在易書元心念一動之下,耳中各種嘈雜頓時不斷弱了下去,視線轉向前方廟門,一個大夫正快步走入廟中,另有一個一身皮襖的漢子幫他提着背箱。

  不過易書元并不急着去往後方廟院,而關注着香爐中的東西。

  好家夥,似鬼非鬼似怪非怪,這是什麼東西?

  此股邪氣對于顯聖真君來說自然不算什麼,但卻十分特殊,讓易書元不由十分好奇,同時也生出必要的關切。

  神像之中,易書元就像是才睡醒的人,舒展一下神軀法身,随後一步踏出,帶着隐晦卻厚重的神光,從神像中走了出來,走下了神台。

  大殿中不論是頂禮膜拜還是點香點燭的信徒,沒有誰知道,他們參拜的顯聖真君,此刻就在身邊。

  易書元輕輕招手,香爐之中的那一團被封住的東西就飄了出來,到了他的手中,雖然香爐、香灰和被封的怪物都是實物,但顯然這一幕常人同樣看不到。

  上一次天神變,化為神祇隻為斬了那惡蛟洪尉,而這一次的變化,比上一次更加得心應手,也比上一次更有一種基礎厚重的感覺,更無需如上一次那麼急躁。

  易書元的身軀一步跨出,已經來到了廟宇後院,正好看到池慶虎帶着胡匡明走向那邊廟祝的居所。

  不過他還是沒有過去,而是一步步走向大通河邊,站在台階上看向下方,注視片刻之後直接跨入了水中,水面波瀾微生又好似無形水簾分開。

  水下有一條灰色大蛇正盤在一片水草中休息,絲毫沒有意識到有誰在接近,隻是感受着周圍魚蝦的嬉戲,心裡想着什麼時候忽然醒來咬上一口,說不定就有倒黴的魚兒逃不掉。

  這時,一片淡淡的光暈接近,在大蛇閉目的黑暗中好似都生出光彩,它立刻意識到了什麼,睜開眼睛看向周圍。

  視線掃過前方,大蛇的身軀就一下子仿佛中了定身法般頓住了。

  顯聖真大蛇心中驚叫,随後又霎時間陷入混亂和慌張,蛇軀在水中都抖動了幾下,使得附近的魚蝦紛紛被吓跑,更帶得水底淤泥翻滾渾濁不堪。

  “小妖拜見真君,請真君明鑒,我并未做什麼傷天害理的事情,當初大水還得過易道子仙尊搭救,我姐姐陳寒還是您廟中廟祝,請真君饒我一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