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1章(第2頁)

  自己寫上去和父皇自己了解到事實,雖然結果相差不大,但多少還是有一些意義的。

  “來人!”

  “在!”

  外頭的侍衛開門進來,一陣寒風就直往屋裡灌,吹得燈火搖擺,桌上的紙張有飛出去的趨勢,讓皇子忍不住伸手按住桌面,同時也扯着衣服縮了縮身子。

  侍衛見此,趕緊把門關上。

  “把桌上的書文整理一下,裝信後速速送往承天府,不得有誤!”

  “是!”

  侍衛走過來,皇子擡起手後心頭一驚,這才發現有好幾張紙上的字墨迹還沒有完全幹涸,以至于剛剛那一按,抹開了一些字上的墨水,雖然并不影響閱讀,卻也印上了一部分掌紋。

  “啧,唉……”

  “殿下,要重寫一張麼?”

  “算了,就這麼裝起來吧,父皇應該不會怪罪我的,嘶好冷好餓啊……”

  昨晚上吃的晚飯可是不少的,但此刻皇子還是覺得又冷又餓,一邊整理桌上的紙張,一邊笑道。

  “天雖然還蒙蒙亮,但我看易家廚房那邊已經有炊煙,應該是已經在做早飯了,殿下睡一會吧,過會有吃的了我給您送來。”

  “嗯!”

  這會皇子也确實安心不少,等侍衛一走就解開披着的衣服,裹着有些冰冷的被子睡了起來。

  ……

  項子冀又在易家住了一天才離開了西河村,同元江縣令一起回了縣城,若是住太久了既不方便也容易招人不喜,反正已經旁敲側擊知道易先生會在家多留一段時間的。

  當然,項子冀也沒有離開元江縣的打算,他要等承天府宮中的回信。

  這封從元江縣送出的信件到達承天府的時候已經過去一段時間了。

  大庸皇帝在閱讀信件的時候譚元裳正好也在,二者算是一同閱信,皇帝也沒有任何避諱。

  皇帝先是激動于易書元竟然就在元江縣,随後當通讀皇子所書内容,則是更多的震驚。

  “南晏白羽道之亂,我們也隻是才知曉而已,這易先生竟然也已經了解了?”

  南晏的細作活動猖獗,大庸雖然克制,但在南晏也并非沒有眼線,皇子或許并不清楚南晏的事情,但皇帝還是偶爾能了解一些南晏的事情。

  在情報手段中,譚元裳的商貿是重要的渠道之一,而這幾年的訊息之中,又以白羽道的覆滅最為重要。

  并且比起承天府這邊得到的言簡意赅的情報,易書元的《鳴天雨》肯定是更為詳盡,哪怕是皇子的書信中也已經可見一斑。

  一邊的章良喜便道。

  “陛下,易先生有龍飛揚這樣的高手為好友,并且他學究天人,又關心江山社稷,對南晏之事格外上心也更為了解并不足為奇。”

  皇帝點了點頭,不由回憶當初。

  “當年相山禅院,他與龍飛揚先行一步,約于北方見面,那時他對南晏之事定然已經了解頗多,此人在江湖各道之中定有不少朋友,絕非隻有龍飛揚一人!”

  這麼說着,皇帝又看向書信中前半段的内容,裡面也提到了老教頭的事情。

  “這次易先生回元江縣,或許也與這陸信有關吧……良喜,當年我取締執捕台,是不是做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