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灰勉自覺也沒辦法維持神變九年,但這對它是一種考驗也是一個契機。
石生撓了撓頭,看向身邊的杜小琳。
“小琳,你陪我去麼?”
“好吧,這次我和你一起去!我都還有東西要還到娥江去呢。”
杜小琳想起了那兩朵蓮花,還是得還給娥江水族才行。
……
兩天後的元江縣西河村,易家收到了一封信。
石生終究還是不知道怎麼和易家人當面說,主要是怕被問很多答不上來的話,于是寫了一封信過去。
信不是仿照易書元的筆迹,因為根本做不到,而是以師父口述學生代筆的口吻寫的。
西河村中,易家的客廳内,處于遊學假期中的易阿寶念着這封信。
“國事體大,不可不慎,遂同友人龍氏離去,歸期不定,勿念……墨石生代師留筆!”
信的内容不算很長,卻也交代了一個大概,大緻所言的内容與天下安定國泰民安息息相關,又與江湖俠客一同行事,為天下社稷而奔走,需要離開比較久的一段時間。
嗯,這内容非常符合石生小孩子的遐想,加上在師父身邊也有一些書說記事的經曆,所以編得還算恰當。
易阿寶念完,易家的客廳中陷入一片安靜。
“爺爺,念完了……”
易阿寶小心地說了一句,易保康撐着腿從凳子上站起來。
“唉……一走半年,我就知道這訪友訪出事來了……”
“爺爺,伯爺爺這是為我大庸社稷而奔走!”
“知道了知道了!”
易保康擺了擺手,走出客廳扛起了農具,回頭望了廳内一眼。
“收稻谷的時節,忙得很呢,别休息了,阿寶,你也來!”
“呃,好……”
易阿寶應了一聲,小心将手中的信件折疊好重新放入信封之中,同時也有些感慨,他就知道伯爺爺不可能隻是走天下到處說書的。
那次縣尊和另一個貴公子來過之後,這種感覺就更強烈了。
這麼想着,阿寶又抽出信紙再看了一眼,臉上不由皺起眉頭。
“啧,怎麼石生的字比我的字好這麼多啊……”
平日裡,阿寶自覺臨摹伯爺爺的字,書法在月州書院的學子中也能算一号人物,但是今天和石生的字一對比,頓時相形見绌。
連一個孩童都不如,以後沒臉在同窗們面前顯擺了。
也難怪去年年末自己寫對聯時問伯爺爺如何評價,伯爺爺隻是笑笑……
附近的一棵樹上,以障眼法隐藏身形的石生就躲在這裡。
看着易家人帶着農具離開,石生不由嘟囔一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