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此刻和尚也明白,這一刀或許會砍中店家,但至多是皮外傷,吓人但不緻命。
“我佛慈悲,都尉何必為難百姓呢……”
和尚放開了刀刃,将官也慢慢抽回了刀,他也認出了這個和尚,這個從大庸方向歸來的南晏僧人。
這和尚不是普通人,能忍受邊關盤剝,難道是細作?可若是細作,此刻為何要來擋這一刀……
或許将官心中自有定奪,隻是不知為何,在這個和尚面前,将官有種辯解的沖動。
“和尚,你知道邊軍已經多久沒有發過糧饷了嗎?我們能怎麼辦?隻能自籌!我們是邊軍,不能離開邊關片刻!草原、大庸,時刻都虎視眈眈,若是草原人進來了,這裡一個個不是身死就是為奴,你告訴我,我們能怎麼辦?”
将官左手用馬鞭指着和尚咆哮着。
“你以為我想搜刮大晏百姓的血汗錢嗎?”
和尚心中十分複雜。
“我佛慈悲,望都尉網開一面!”
将官不再多話,掃了一眼周圍戒備的騎手,又看向那邊的店家
“我告訴你們,我們也不多要,從今天起每月十兩,交不出來這店也不用開了!今天便饒過你們,我們走!”
馬蹄聲中,店鋪前的官軍離去了。
掌櫃的和店夥計自覺是撿回了一條命,對着和尚千恩萬謝。
“謝謝師傅,謝謝師傅,您救了我的命啊!”“大師傅剛剛是我不好,是我有眼不識得真佛!”
“兩位不必多禮,貧僧受不起!”
“這生意沒法做了,明天我就把鋪子就盤出去,誰愛做誰做吧……”
和尚伸手扶住兩人,心中歎息一聲,佛,在何處啊?
第484章
耄耋安然
實話說,當年丁飛雄雖然也曆經紛争搏殺,但起因主要是武道,是歸元丹和歸元功,也是江湖紛争武林争鬥牽扯出的恩怨情仇。
而這一次,無法和尚看到的是真正的亂世,大晏雖然名義上國祚猶在,但朝廷對天下的控制力顯然已經大幅降低了。
一封信幾張信紙,無法記錄得太多事,但雖隻是這麼一點篇幅,易書元便好似同無法和尚一起經曆了從相山寶刹到南晏諸行省。
一路行來,無法和尚是僧人,但又不隻是僧人。
可以化緣乞食,也可以用勞力換取食物,搬運、壘起、主持法事,或者代替耕牛牽引農具犁地。
而那布袋裡面的種子也并沒有浪費,也在之後為快要撐不下去的人們帶來了希望。
和尚可以慈悲為懷,也不介意金剛怒目,殺戒、嗔戒、葷腥等戒也破了不止一回。
實話說,有時候和尚越來越不像和尚,但有時候做事簡單點,不是什麼都考慮佛法的話,心中反倒少了些迷茫,又在事後對佛法另有所悟。
直到在一座廢棄的塔樓中,禅坐留宿的無法和尚遇上了幾名江湖人,而池慶虎和麥淩飛也是其中之一。
當看到無法和尚的那一刻,雖然已經過去多年,但去過相山寶刹的池慶虎卻第一時間認了出來,雖沒有聲張,但心中是震驚的。
因為池慶虎大概已經明白近期江湖上流傳的“不戒僧”或者“不戒金剛”,大概就是眼前這個無法和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