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中一名弟子這麼一問,随後自己就笑了,不遠處的神将咧了咧嘴,身上神光對應天星,整個玄金山也多得是護丹天神。
退一萬步說,縱然是沒有天神,能從易道子手中搶丹的人隻怕也不多,更何況天界還有一尊伏魔大神乃是易道子至交,這一尊伏魔大神誰敢惹啊?——時間已經過去數月,易書元始終盤坐在玄金山中央的山崗上,坐在鬥轉乾坤爐前。
石生等人也沒有真的去南海玩耍,而是同樣盤坐在不遠處,兩名弟子和灰勉似乎也能感受到幾分丹爐中的變化。
隻不過江郎确實是有些無聊了,别人都想靠近一些,他就在邊上,但他又不是乾坤一脈的修士,自然感受不到爐中變化,百無聊賴之下便也會到附近水域串串門什麼的。
随着時節變化,玄金山之外的天候已經漸漸變寒,往年裡,縱然玄金山靠近海邊,但南海靠近玄金山這一帶,還是有可能在其中一些峰巒上積雪的。
而今天則不然,整個玄金山仿佛籠罩在一片無形的火力之中。
其實這火力原本隻在鬥轉乾坤爐邊,隻在易書元附近,但随着爐中真火于煉化不化骨的時候開始不斷蛻變,這無形火力的影響範圍似乎也在逐漸變大。
到了這隆冬時節,此刻的玄金山結合下方更為廣闊的地脈,仿佛就已經與鬥轉乾坤爐融為一體,那充斥着丹爐的熱浪自然也充斥着整片玄金山。
今年的玄金山,冬季如春,滿是綠葉紅花易書元緩緩睜開眼睛,眼前的鬥轉乾坤爐中,不化骨已經漸漸開始消融,而爐中真火也漸漸真正成型了。
他感受着爐中變化,也感受着玄金山的細微變化。
其實玄金山的溫暖就是真火已成的最好證明。
凡事物極必反,鬥轉乾坤爐中的火曾經也是一種猛烈異常,讓人靠近就覺得炙熱難耐。
但如今反而顯出一種溫和感,火光照耀熱力擴散,整個玄金山上都是一種暖洋洋的和風,絲毫不覺得炙烈,就連易書元看向丹爐之中,那火焰雖然充滿爐孔卻也并沒有好似随時會湧出的感覺。
這是一種特殊的轉變,又好似根本沒有轉變,可易書元卻清楚,爐中真火之變,石生和齊仲斌以及灰勉也能隐約感受得到。
在這溫暖如春的玄金山中,那一股股猶如柔風的熱力其實蘊藏着仙道妙法中的危險。
不過此刻易書元的注意力也很快從爐中真火上轉移到了真火煅燒煉化之物上。
不化骨雖然占着這個名頭,但世間哪有什麼恒古不化之物呢,在丹爐中躺了數月,不化骨終究還是化了.此時爐中是一股似氣非氣似液非液的物質,在真火之中不斷流轉,而玄金山與周邊地脈以及各方靈潮依舊不斷有靈息彙聚,如今的鬥轉乾坤爐更勝過當初的玄金棺。
易書元心念微微一動,整個丹爐開始緩緩轉動,爐中真火也随着他的心意而變化,同時也影響了爐中的物質。
“隆隆隆隆隆”
随着丹爐開始緩緩轉動,附近的山崗似乎也開始發出一種輕微的震動聲,随後又仿佛蔓延到了整個玄金山。
隻不過在易書元所處的山崗上,震動或許是一種實感,而蔓延到整個玄金山則像此前真君法天象地震動天地一樣,更多是一種靈覺上的感知。
修為高靈覺強的人,在此刻會覺得玄金山都在微微抖動,而尋常人或者普通動物則往往感受不到。
石生和齊仲斌此刻也睜開了眼睛,灰勉也飛到了齊仲斌的肩頭。
師父這是在幹什麼?不化骨已經化為飛灰了?
這是石生和齊仲斌各自心中的想法,而易書元作為師父,仿佛能猜到兩個弟子此刻的疑問。“不化骨已然煉化,不過既然是在丹爐之中,那麼自然也要煉丹了!”
易書元喃喃一句,嘴角倒是不由露出一絲微笑,并非是因為要成丹的喜悅,而是在這種關頭,忽然回想起了當初。
當年石生還是個孩子,易書元帶他于一座廢棄驿站中遇上術士丹鼎一脈,那術士欲要用僵屍煉丹,也是那會易書元才有了涉足丹鼎之道的想法。
沒想到這麼多年過去了,如今易書元也算丹道大成之仙修,卻真的用僵屍在煉丹了。
當年笑人荒謬,而今自己卻也行其道,世間緣法之妙莫過于此!
帶着這種念頭,易書元仿佛根本沒有在意爐中的變化,卻在這種不經意的思緒遊離之間,爐中之氣已然産生聚丹之變。
而此刻也正好入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