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9章(第9頁)

  易書元笑着這麼說,腦海中也浮現當年趣事。

  “猶記得當初我們兩進縣城,中午想買同心樓的包子嘗嘗鮮”

  易勇安笑容不改立刻接過話題。

  “哈哈哈哈,同心樓的菜肉包,二十文錢七個,九文錢三個,我猶豫許久還是隻買了三個,誰知道大伯您一下就吃了兩,可把我吓壞了!”

  “那不是還請你吃了同心樓的硬菜嘛!”

  “哈哈哈哈哈哈.對對對.”

  易勇安笑着笑着,擡起手用袖子抹着眼淚,追憶往昔有無限美好,有無限感懷。

  易軒在一邊聽着易書元和易勇安的話,他是能感受到一些特殊的情感的,這種感受既來自爺爺那,也來自這位年輕得過分的“伯太爺”那。

  或許,他真的是伯太爺吧.這種感覺多少有些荒唐,可是看着爺爺如此激動和高興的樣子,或許荒唐一點,也沒那麼不好吧.正如易書元一直以來都明白的那樣,常人也是有靈覺的,在一些特殊的情況下,這種靈覺也會變得明顯,而今天這種情況就十分特殊。

  一方面,易府上下看這位青絲夾白發的儒生,從天然的理智上講是不相信對方是易書元老祖宗的,若老祖宗還活着,那不是早就一百二三十歲了?

  另一方面,直覺上,易府中人,尤其是易軒和阿德等人,都有種感覺,雖然易書元和易勇安前者年輕後者老邁,可廳堂中不論神态語氣,給人的感覺就像二者表面的老幼掉了個個一樣。

  易勇安滔滔不絕一直說了一下午,随後不知道第幾次又小心湊近易書元問了一句。

  “大伯,這次您不會馬上走吧?”

  易書元笑着點頭回答。

  “不會,本來也隻是想去一趟縣城再回來看你的,既然你這麼想大伯,我便先不走了!”

  “哎哎,不走好,不走好啊!”

  灰勉此刻就坐在廳堂的房梁上,看着這一幕不由搖頭歎息。

  唉,清靈了一下午,勇安的忘性似乎是又開始了——元江縣人去月州最快的當然是走水路,可以省去很多路途,雖然沒有快馬加鞭那麼迅捷,但對于百姓來說是方便又快捷的出行方式。

  易府的兩個家丁先是趕到元江縣,随後多花一點錢雇船去往月州。

  船小易行舟,月明能視路,一個船夫連帶着兩個易府家丁幫忙,連夜兼程的情況,第二天上午已經在月州碼頭登岸。

  昨天晚上幾乎隻是各自在小船上眯了一兩個時辰的家丁也顧不上休息,在月州街上随便買了點吃食,邊走邊用,囫囵吞棗得吃完早餐的時候,已經趕到了月州書院外。

  月州書院中,一間大學堂上,下方的學生都在緊張地書寫文章,學子大約有上百人,比平日裡上課時一堂的學生要多很多,顯然類似一次統考。

  而左右上方三個位置各有一張書案,左右是兩名中年夫子,最上方則是一名年老的儒生。

  這位年老的儒生正是易阿寶,他面色平靜,撫須看着下方或愁眉不展,或奮筆疾書的學子,随後低頭看向自己的桌案。

  桌案上放着一份邸報,此物由專門的朝廷機構所發,通過郵驿定期送往各處,大緻上也就是朝廷政令和一些與政令有關的特殊要聞,官府和書院這種地方都能收到。

  易阿寶皺眉看着邸報上的内容,看到後面,忍不住輕輕捶了一下桌案。

  這“嘭”地一聲并不響亮,擱平常聽都聽不見,但此刻學堂上十分安靜,這細微的動靜也變得明顯起來,引得不少學子都擡頭看向上方,卻見易老夫子似乎神色微怒。

  但當阿寶擡頭看向下方,一衆學子又瞬間都低頭書寫,仿佛剛剛的擡頭都是錯覺。

  一名監考的中年夫子起身走到了阿寶身邊,低聲問了一句。

  “老師,何故生怒?”

  阿寶将桌案上的邸報往邊上推了推,伸手指了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