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周顯德可以算是十分崇拜楚航,上位之後處處想向楚航學習,雖然隻學了個形似,但不得不說他的存在對于朝廷還是正向居多。
俞子業隻是在外頭聽了幾息就不敢逗留,立刻請外頭的太監傳話,随後得召後進入禦書房。
進去明是幫皇帝吸引火力,暗則是保這些直臣一手。
等到再出禦書房的時候,已經是半個時辰之後了,俞子業是和周顯德等人一起出來的。一群對一個,兩邊出來之後泾渭分明,臉上都是面色不善,一起走出文慶宮後,周顯德忽然止住腳步看向俞子業,他身邊的官員自然也是駐足,但俞子業卻沒有停下。
周顯德隻是看着俞子業沒有說話,眼中露出一些思索,而他旁邊的禮部尚書卻忍不住開口了。
“俞大人,當陛下的應聲蟲是能得寵,但你不想想史書上會怎麼記你麼?”
俞子業腳步一頓,轉身笑着搖了搖頭。
“俞某這等小人物,如何敢奢求青史留名啊!倒是諸位大人一起到禦書房說事,難免有結黨營私之嫌.周相,還有諸位大人,俞某還有公務,就不奉陪了!”
說完,俞子業行了一禮,轉身快步離去,隻是在他轉身前,除了看到幾人怒目而視,竟也看到周顯德向着他回了一禮。
但俞子業也沒說什麼,隻是大步遠去了。
“周相他這等奸佞小人,您回禮作甚!”“就是,他簡直欺人太甚!”
“不要說了!”
周顯德制止了旁人,歎息着從另一條路離去,其餘人自然也就跟上了。
周顯德脾氣沖,但自問還不至于昏聩,俞子業剛剛其實是明顯解了圍的,群臣逼谏若皇帝聽勸還好,若是不聽,逼谏之人會如何?不論願意還是不願意,有些事已經不可更改了。
随着時間推移,各地揭皇榜的消息紛紛傳向京城,而京城的百姓也漸漸多有在茶餘飯後此事。
民間說什麼的都有,有的說是皇帝要為江山社稷祈福,開水陸法會,有的說是皇帝要求仙問道追求長生不老,有的說是要“群仙鬥法”.總之百姓們大概都明白京城要熱鬧了,而且很多人也抱着好奇心期待着,期待能見到一些真高人真神仙,也期待老天師能夠出現。
仙道真修以及各方神人是不屑于響應的,但揭大庸天子皇榜的人确實不少。
當年入冬開始,不斷有所謂高人湧入京城,有的是随着地方官差一起來的,有的是自己跋涉到京城的。
在承天府的各處集市和街頭巷尾,京城的百姓們越來越常見到一些身着奇裝異服,亦或者一看就是法袍的種種高人。
當然,皇帝的招攬也不是誰都夠資格的,純粹來坑蒙拐騙的人可得掂量一下。
承天府衙門的大牢内這段時間關押的所謂“法師高人”也在迅速增加,有的所謂法師騙過了前頭的官員到了面聖階段被司天監的人當場揭穿,那就不是下獄那麼簡單了。
那就是欺君之罪,京城街上被斬首者都已經有三人。
這也吓得廣大趕到京城的“法師”們有不少都不敢輕舉妄動,雖然這次算是天子在京城擺開大席,但想吃這碗飯可得掂量掂量自己。
冬月中旬,天氣越來越寒冷,蕭玉之身着久未穿過的府衙差服走在京城的街道上,身邊則跟随着四名承天府名捕,也都算是蕭玉之帶出來的後輩兼徒弟。
蕭玉之一大把年紀了,如今卻親自帶着公門好手巡視京城,也是因為心中有擔憂。
和徒弟們皆走在街上,蕭玉之神色平靜,幾位名捕則目光如電,放眼随意一掃,就能見到一些個身穿法袍的人。
有的法衣光鮮亮麗,有的則略顯破敗,接觸到這些捕快的眼神,其中多數都會下意識避開。
從皇榜發出到現在已經三月有餘,朝廷基本也已經定調,司天監主持天子觀望,将會有一場“鑒法大會”,屆時天下高人各顯神通,能得天子青睐就大富大貴。
這等盛會也不隻是有法師會來,商、儒、俠、匪之流,天下的好事之徒都會來湊熱鬧。
這段時間京城的案子也在迅速上升,不過京城的公門人也不是隻吃幹飯的,幾大名捕盡數出動,各種假法師真匪類拿下了許多。
所以這會見到捕快,不少“法師”下意識就會回避一下,不回避的也盡量讓自己看着低調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