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9章(第5頁)

  即便張無病後來改了主意,說要做與傳承相關的宣傳,也有多種多樣的“傳承”課題可以供他選擇。

  有幾百年來都專注于古法人工制作宣紙的鎮子,有一直傳承瓷器的地區,也有專研古琴的手藝人……

  但是在這其中,張無病選擇了白紙湖的皮影。

  原因無他。

  白紙湖的皮影,要失傳了。

  和其他文化一樣,皮影也分出很多種流派,各有各的特點和側重,戲文傳唱的故事也不盡相同。

  其中有些流派為衆人所知,甚至在大衆中被代指以整個皮影,隻要大家提到皮影,第一反應就是這個流派。

  比如川中皮影,兩江皮影,京城皮影,臨海皮影。

  但也有些小流派,已經在面臨失傳的危險。

  白紙湖皮影就是如此。

  皮影的制作極為考究,從選皮,制皮,一直到綴結皮影人物道具的各個相連部位,使得皮影更加生動靈活,都有其相應的标準。

  各地的皮影即便特殊,制作過程也大抵相同,隻是因為地域和民俗的影響而最終的表現形式有所差别。

  但是白紙湖皮影卻并非如此。

  其他流派的皮影重點在“皮”,白紙湖皮影,卻重點在骨。

  它得益于當地精良的木工,獨特巧妙的将人物動作靈活的樞紐,從皮的鍊接,轉到了骨的鍊接,這也被匠人稱為“骨縫”,“骨結”。

  白紙湖皮影先用細木棍做骨,再在骨上蒙皮,皮上描畫眉眼色彩。

  就像是真人那樣,骨肉皮面俱全。

  上個世紀,白紙湖皮影曾經進入過鼎盛時期。

  當時的戲評家,也稱贊它是“美人在骨不在皮”,認為它是皮影這座寶庫中獨一無二的美。

  然而現在,白紙湖皮影卻遭受重創,瀕臨失傳,隻能在過去的報紙和報道中,一窺它曾經的風光。

  張無病看到夾雜在一大摞文件夾中的白紙湖方案時,就感覺它像是一個灰撲撲的小可憐,被一大群光鮮亮麗的大美人擠在中間,好不可憐。

  卻更加現眼。

  因此,他神使鬼差的伸出手抽出了白紙湖文件夾,翻開了有關白紙湖皮影的千百年變遷曆史,更為它如今的落寞和瀕臨失傳而心痛。

  張無病一瞬間想到了燕時洵。

  他燕哥将本來不屬于自己的責任擔在身上,為無數生命撐起天地。那他為什麼不能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呢?

  比如,拯救白紙湖皮影。

  隻要将白紙湖皮影宣傳出去,即便概率再小,也一定會有人喜歡它。甚至有年輕人願意學習傳承它,讓它免于失傳吧?

  張無病已經迫不及待的想要看到,白紙湖皮影重振以往輝煌的模樣了。

  不過,因為現在還處于鏡頭下的拍攝中,所以張無病沒有将自己的目的說出來――畢竟這對觀衆而言,并不是必要得知的事情。

  他着重渲染介紹了白紙湖皮影的悠遠曆史,還興緻勃勃的向嘉賓們說道:“為了讓大家可以直觀欣賞到白紙湖皮影,所以在去往白紙湖的路上,還安排了一次皮影博物館的行程。”

  “雖然現在白紙湖皮影最後的傳承人已經上了年紀,暫時無法為我們做皮影演出,但是在博物館裡,珍藏了許多以往的影像資料,大家可以看到巅峰時期的皮影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