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4章(第7頁)

  所有人還沒有動作之前,他就已經從對方的舉手投足之間,看清了對方是什麼樣的性格和心理,提前了太多步預先料到了對方之後的所作所為,因此早早就能布下局。

  在所有人都沒有意識到之前。

  燕時洵因此看出,破局的關鍵在于鄭樹木。

  他将血淋淋的殘酷現實扒開給鄭樹木看,讓鄭樹木意識到白紙湖的一切已經失控,使得鄭樹木從搖擺不定的掙紮中終于堅定了立場,站在他這一方,幫他帶走了鄭甜甜。

  這是一場雙赢的局。

  燕時洵救下了所有人,而鄭樹木,也令白師傅和鄭甜甜從無間地獄中獲得了解脫。

  ……雖然鬼嬰早已經扭曲了心智,身在地獄而不自知。

  不過,操縱着所有活嘴活眼木雕的鬼嬰怕火,因此,親自幫妹妹達成如今局面的鄭樹木深知妹妹的弱點,他選擇在火焰中帶走妹妹。

  一場幾十年前沒有燒盡的大火,終于徹底終結了白姓村子的罪孽,也帶走了兩對兄妹三個人之間的因果。

  也因此,燕時洵認為,就算鄭樹木的魂魄上有傷,也應該是燒傷。

  而不是像現在這樣,被開膛破肚,滿身血污,腹腔中卻空空蕩蕩。

  燕時洵掏出手帕裹在手上,以尊重鄭樹木遺骸的姿态,小心的伸手查看着鄭樹木的胸膛上的傷口。

  很奇怪。

  傷口平滑不像是任何利器所緻,而是……沿着人身體中間天然存在的那道線,向兩邊分開來。

  就像是一個開了線裂成兩半的布偶娃娃。

  腹腔中的髒器也沒有任何刀印劃痕,不像是被利器取出。

  所有的連接點都是一片平滑,好像這人天生就沒有長髒器一樣。

  魂魄上出現這種傷痕,最後還被打入了舊酆都的下層地獄,丢棄在亂葬崗上……是因果和罪孽所緻嗎?

  閻王所說的千年前舊酆都的評判規則,燕時洵還記得很清楚。

  隻看是否有罪孽,不看前因。所有對死亡發起複仇的行為,都算是罪孽,不被舊酆都容忍。

  如果以這個标準來看,那鄭樹木簡直罪無可赦。

  燕時洵甚至可以根據閻王的描述,複原出舊酆都對鄭樹木下的判決。

  鄭樹木年幼時雖然家破人亡,但是他不是沒有死嗎,這就不算是對鄭樹木本人的直接傷害,更加沒有複仇的資格。

  而鄭樹木成年之後,屠戮了白姓村子上百人,這份殺孽,足夠舊酆都判他為厲鬼了。

  燕時洵的視線下移。

  果然,在鄭樹木身下的屍山堆中,燕時洵看到了與曾經在白姓村子裡見到的那些木雕,有着相似模樣的屍骸。

  所有村民都倒在這裡,屍骸已經腐爛得不成樣子,在他們的屍骸上,高高放着鄭樹木的屍體。

  就好像這個村子的人,終于在這裡得以“團聚”。

  燕時洵不适的皺了皺眉。

  讓受害者和加害者共處一地,對受害者而言,何異于二次傷害?

  不過,他倒是明白舊酆都的邏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