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第9頁)

  若是沒有工具,很多工作要麼難以展開,要麼即便展開了也效率極低。

  比如現在前哨基地的玩家們修牆用的抹灰刀,都是用木頭做的代替品。

  其實如果是廢土紀元的頭幾年,這些工具在五金店、百貨商場、修理廠之類的地方是能很輕松找到的。

  得益于戰前發達的材料技術,這些東西的質量通常好的一批。

  然而現在兩百年的時間過去了,容易搜刮的地方早就被搜刮一空,像是百貨超市、修理廠這些資源豐富的地方,早些年甚至幹脆就是幸存者們的老巢,根本不可能有多少東西剩下來。

  不過,凡事也不是絕對的。

  就像直到211年後的今天,拾荒者們仍然能從廢土上找到一點點可憐的物資一樣,總會有一些好東西被粗心大意的人剩下。

  這些東西通常會被拾荒者們賣到附近的幸存者聚居地,作為垃圾擺在貨架上,供那些過往的商隊們挑選。

  楚光的想法很簡單。

  他打算拉着兩名玩家扮成商隊,前往附近的布朗農莊進行交易,換取前哨站需要的物資。

  出發之前換上了撿來的便服。

  楚光帶着夜十和方長,從濕地公園的南門出發,避開了76号街,沿着破破爛爛的小路,向着東南方前進。

  貝特街和布朗農莊距離這裡的距離差不多,地圖上的直線距離都是三公裡左右,區别隻是一個在正南方,一個在東南方向。

  至于為何選擇布朗農莊,理由其實也很簡單。

  其一是那裡沒人認識自己,更不知道自己的底細。再一個就是前往布朗農莊的路會稍微好走一點,穿越的廢墟會相對少一些。

  但即便如此,在廢土上徒步,實際上要走的路程遠遠不隻是三公裡這個數字。

  一行人一路上走走停停,繞開無法通行的廢墟,期間不但需要提防異種,還得小心被不懷好意的幸存者盯上。

  終于在上午九點之前,一行人抵達了目的地附近。

  隻見在那泥巴路的盡頭,是一座寬敞的鐵門,鐵門兩側是混凝土石塊堆砌的圍牆。

  圍牆不高,也就三米不到的樣子,牆上插着一排鋁合金雨棚和鋼筋條,看樣子是用工業垃圾做了外增高。

  牆上密密麻麻的彈孔,和牆外懸挂着骸骨的絞刑架,無一不彰顯着這裡的人不是好惹的。

  從公路邊的路牌能看出來,戰前這裡曾經是一座田園風格的農家樂。

  種種迹象表明,在秩序崩潰的初期,從城區逃出來的幸存者們便占領了這裡。

  和貝特街不同。

  布朗農莊的農場主布朗先生是一名真正意義上的地主,這裡也不像貝特街那樣有着大批的自由民。

  生活在這裡的人隻有兩種身份,要麼是農場主的打手,要麼便是農奴。

  不過楚光并不太擔心對方會起歹意,但凡有兩塊地要種的勢力,都很少主動攻擊外來者,畢竟穿着鞋的總得掂量下欺負光腳的是否值得。

  走到距離鐵門十米左右的位置停下。

  楚光擡起右拳,示意身後兩名玩家停下腳步。

  而也就在一行人停下腳步的同時,一支黑洞洞的槍管也從那圍牆上的鋁合金闆之間伸了出來。

  亮出武器,意味着沒有敵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