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那個必要,等這個冬天過去,我們自然會送貨上門。”
楚光微笑着伸出了右手。
“那就祝我們合作愉快咯。”
雖然臉上肉痛,但劉正月還是擠出笑容,握住了他伸來的手。
“……合作愉快。”
第74章
凜冬前的豐收
“3噸鳥糞石……按照每畝平均用量30斤算,實際耕地面積肯定不止百畝,比預想中的大出不少啊。”
返程的途中,楚光一邊思忖,一邊用筆在小本本上寫着。
“看來我的推測是正确的,他們應該應用了一部分無土栽培技術,并且這部分産能占到了總産能的15%~30%……甚至更多。”
布朗農莊自己會制作一部分糞肥,以及從其他商人那裡購買一點,實際耕地面積恐怕比自己想象的更大。
在穿越之前,楚光聽說過一種管道式無土栽培技術,能夠最大化利用空間、水資源,隻要肥力足夠,一畝地當成十畝地用。
這個世界的戰前時代,似乎也有類似的技術,并且将空間利用發揮到了極緻,不計能源成本的發展出了自動播種、培育、催熟、收割、流水線運輸、包裝配送一體化的“摩天大樓”,還真能做到畝産萬萬斤不止。
其名為數控種植塔,算是工業化種植技術的究極體。
非常的賽博朋克。
布朗農莊的能源肯定沒那麼奢侈,但既然能夠用一部分電去換糧,想來電力資源應該是不太緊缺的。
再加上他們少說也種了有一個世紀的田了,多少會繼承下來一部分的技術,并将它改良成适應廢土環境的樣子。
這時,楚光忽然突發奇想。
“會不會是……種植了某種能源作物?”
布朗農莊并非是隻種青麥,聽說這玩意兒熟的很快,收完了之後還有機會種一輪羊角薯、豆類、蔬果或者其他作物。
或許對肥力需求大的是後者?
20世紀末就已經有人利用經濟作物、副産物或者人工培育的特殊作物來生産乙醇和生物柴油,随着這項技術的逐漸成熟,這類作物根據用途有時也被專門歸類為“能源作物”。
合理猜想的話,已經掌握可控聚變技術的戰前世界,類似的技術或許會比他想象中還要發達。
不過,在核聚變技術取得重大突破的時代,這種能源作物的實際用途,應該不是為了生産化石燃料的代替品。
而是作為工業原料。
“……布朗農莊本身不具備工業能力,其生産的某種經濟(能源)作物,一部分作為燃料使用,一部分賣給來自巨石城的行商,作為工業原材料供給巨石城的工廠。”
“其産物疑似某種橡膠、原油類似物或者其他碳氫化合物。”
“并且,這種作物對肥力的消耗應該不小!”
楚光在筆記上寫下了這行字。
這次交易的收獲,比他想象中的還要大。
不隻是篷車裡的谷物、工具,以及明年開春3噸鳥糞石的“訂單”,還有通過交易間接收集到的情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