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章(第3頁)

  餘虎苦笑着說道。

  “何止下雪不好走,不下雪都難走!那路像迷宮一樣,上蹿下跳的,有的街道更是從年頭澇到年尾,泡在水裡沒幹過!”

  貝特街到巨石城在地圖上的直線距離有十多公裡,也就是清泉市的五環線外到三環線邊緣,而濕地公園在更遠一點的地方。

  平行世界找不到清泉市,但楚光類比自己曾經生活過的江城,在地圖上随便畫條十多公裡的線,能從江邊畫到遠城區去。

  這距離是啥概念?

  不堵車的情況下,好一點兒開車半小時能到,岔路口多的話也許一個小時。

  至于走路?

  楚光沒試過走這麼遠,但想來就算不能一概而論,二十個天橋或者地下隧道也是跑不了。

  這還是在交通正常的情況下。

  如果橫穿廢墟,那就完全是另外一個概念了。

  在戰前時代,四環線以内即使是最矮的樓房,基本都在六百米以上。鋪設在公路和建築外牆上的磁基和磁力節點,是支撐縱向一百二十條車道的立體化交通的基礎。

  在那個磁懸浮技術普及到私家車的時代,高樓大廈的意義早已不再隻是“房子”,甚至成為了“道路”的一部分,尤其是臨近主幹道的大廈,高度更是存在硬性要求。

  當然,這些都是楚光根據老查理講的故事以及有限情報做出的推測,不一定保真。

  但隻是想象一下那些鱗次栉比的多米諾骨牌,他便能感覺到這座鋼筋混凝土墳場帶來的壓迫感。

  人對于遠超自身數百倍的造物,總是存在本能上的敬畏甚至畏懼。想要在這座廢墟上搜尋獵物,确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楚光提議道。

  “不如你們一家人都搬來我這兒算了,我正好也缺些人手。”

  雖然有些心動,但餘虎還是撥浪鼓似的搖頭。

  “不行不行,我們可不能給你添麻煩。”

  楚光笑着說。

  “這算什麼麻煩,我也不是白養你們,頂多算是互相幫助。”

  餘虎頭搖的更快了。

  “來你這兒幫忙可以,住幾天都沒問題,但搬過來還是不了吧!我們在那邊住的也挺好的,住地底下……總感覺挺怪的。況且這裡除了你,其他人說話我也聽不懂,時間長了肯定難相處。”

  見他這麼說了,楚光也就沒再堅持。

  雖然楚光想說,他們和傳統意義上的“藍外套”其實不一樣,并不總是住在地下,但這顯然不是問題的關鍵。

  當一個人基于多種原因的考慮表示拒絕時,給出的理由往往都是最無關緊要的那個。

  最典型的比如“我媽不讓”。

  所以楚光從來不聽解釋,聽了也當沒聽見。

  信任這東西需要時間去建立,沒辦法勉強。

  況且人家也不是沒有家。

  總不能把人家房子拆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