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章(第9頁)

  而第三個人,則是小孫在避難所裡擔任警衛的丈夫。

  由于日記并沒有提到這位警衛的姓名,姑且稱之為“苦主”好了。

  因為讀完了整本日記,楚光就一個感覺,這位活在黃毛日記本中的老哥實在是太慘了。

  日記的開頭叙述的很平淡,從浩劫中幸存下來的小李用回憶的筆觸,簡單地叙述了核戰爆發時自己的所見所聞。

  當時清泉市北郊的體育館正在進行一場區域籃球賽,比賽正進行到後半段,正是緊張激烈的決勝環節。

  而就在這時,廣播突然拉響了核打擊的警報。

  後面一段,小李從他的視角,描述了當時街上看到的畫面。

  支離破碎的街道、千瘡百孔的混凝土大樓,以及被随意抛棄在街上任由烏鴉啄食的死屍——一切如同地獄。

  令人絕望到窒息!

  明明是8月,天上卻已經開始飄雪。灰蒙蒙的天看不見陽光,也感受不到一點溫暖。

  漫無目的地在街上遊蕩。

  終于在快要倒下之前,他在附近的廢舊輪胎廠裡,找到了一夥同樣幸存下來的可憐人。

  在那個人性遠沒有泯滅的年代,輪胎廠的幸存者們救助了他,而他也在那裡遇見了一位名叫孫萊的女人。

  那個女人是一名護士,帶着一名不到7歲的孩子,核彈爆發時和丈夫走散了,這些年來一直在尋找自己的丈夫。

  李修很同情她的遭遇,表示願意幫助她。

  寫到這裡的時候,日記中貼着一張泛黃的照片,是他倆的合照,那個女人雖然臉上寫滿了風霜的痕迹,但看得出來姿容姣好。

  楚光并不在意他倆的感情發展,也不在意這其中複雜的倫理糾葛,于是快速跳過了至少30頁的心理活動和細節描寫——直到他終于看見了真正令他感興趣的線索。

  小李和小孫倆人,用搜尋來的零件組裝了一台原始但可靠的收音機,并且成功收聽到了一條來自避難所的廣播。

  而廣播中的那個人,正是孫萊的丈夫——也就是那個在避難所擔任警衛的苦主。

  三年來,廣播一天也沒有中斷過,每天正午時分準時響起,一直播放到下午三點結束。

  而廣播的内容,也是三年如一日地尋覓着與自己失散的妻子和孩子。

  當意識到自己的丈夫從未放棄過尋找自己,原本已經有些動搖的小孫,趴在小李的懷裡哭出了聲來。

  楚光能感覺到,這本日記的主人似乎不是很開心,甚至都沒有在日記中提到她丈夫的名字,隻是用那個男人來代稱,一筆帶過了整個事情。

  不過接下來的事情,漸漸開始有趣了起來。

  作為避難所的警衛,核戰爆發之前苦主就被關在避難所裡。

  得知自己的妻子和孩子還活着,他立刻想辦法聯系上了自己曾經在警局工作的朋友,指引他的朋友帶着物資,前去救助了那些生活在輪胎廠裡的可憐人。

  這些物資派上了大用場。

  不止如此,苦主憑借着避難所中幾乎無限的知識儲備,從電子圖書館查閱能用的上的資料,積極地幫助輪胎廠的幸存者們收集有用的物件,建立自己的庇護所,對抗嚴寒天氣與饑餓。

  就像是遠程遙控一樣。

  小李和小孫都很配合,不過他們隐瞞了一件事情,那就是沒有告訴幸存者們避難所的事情。

  人都是自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