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距離那座堡壘還有多久?”
聽到長官的聲音,瓦努斯身後那名副官沉聲彙報。
“還有10公裡,長官。”
瓦努斯點了點頭,說道。
“就在這裡停下吧,他們隻要不是瞎子,肯定已經發現我們了。”
軍團沒有太黑的科技,但不意味着他們沒有見過。
瓦努斯的思路很明确。
構築防禦工事,依托叢林地形建立陣地,再用炮兵對他們的後方進行打擊,最終迫使他們投降。
相信隻要炮聲一響,那些沒打過硬仗的軟腳蝦自己就會亂作一團。
“鋪設錫箔紙和隔熱泡沫,在這裡搭建指揮部!”
踩着腳下的混凝土磚,望向南方的瓦努斯,眼睛眯成了一條縫。
“那些鐵罐頭不好對付,但他們不可能一直待在那裡不走。”
“我們就在這裡等他們!”
……
開拓者号,一架輕型固定翼無人機從堡壘的上方起飛,沿着榆木區的邊緣盤旋,
與此同時,作戰指揮中心。
盧揚盯着屏幕中雪花般的亮點,眉頭漸漸皺起。
“軍團的人?”
控制台前的無人機操作員回答道。
“應該是的,隊長。”
忽明忽暗的亮點密密麻麻,足有兩千餘個,分布在寬2公裡、縱深2公裡的戰線上,如同灑在地上的豆子。
除了軍團之外,他想不出來還有其他可能性。
盧揚之前聽說過,軍團的人掌握着某個在戰前社會被禁止的DNA片段,能夠将克隆人的全生命周期的發育速度,提升到正常人的8倍。
這些被量産的克隆人奴隸,隻需要1~2月的時間就能從胚胎發育成可以出艙的嬰兒。被送到擁擠的育兒室之後,他們會在1年的時間裡走完正常人需要8年才能走完的童年階段。
在這1年的時間裡他們會學會語言,或者學不會也無所謂,時間一到他們就會被送進類似于角鬥場一樣的設施,在那裡度過他們的第二年——也就是青少年的階段。
在這一階段,他們的死亡率高達50%,部分篩選精銳的設施甚至能達到70%。這些設施不會教他們如何戰鬥,僅僅作為篩子,篩選那些能夠适應戰場的人,或者說足夠兇狠的野獸。
活着出來的人将在他們的2歲生日那天被送往前線,成為一名合格的炮灰。
由于發育速度是正常人的8倍,他們的理論壽命隻有10~15年。
但這并不是什麼弱點,因為事實上他們根本活不了那麼久。軍團從未停止過戰争,無論是和異種、蠻族、變種人、還是其他幸存者據點作戰,沖在第一線的炮灰平均壽命不到3年,最長不超過5年。
有一種說法是,不少掠奪者同化奴隸的地牢,追根溯源就是從軍團那裡學來的。他們将抓來的奴隸關進地牢,讓他們為食物争鬥,摧毀他們的精神與理性,将活下來的瘋子變成炮灰使用,活下來的炮灰變成自己人……
不過軍團通常不會有最後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