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站在療養院的三樓,楚光和小柒一同俯瞰着廣場上的熙熙攘攘。
雖然沒有聽見電梯下面玩家們的抱怨,但楚光從那拉長的隊伍已經能夠感受到,服務器人數增加帶來的壓迫感了。
幸好他還留了點位置,沒把剩下的300個罐頭也開了。
否則1100人,那場面想想都可怕!
小柒擡起了攝像頭,望着站在一旁的楚光。
“主人,小柒感覺電梯的運力不夠用了呢。”
楚光深表同感地點了點頭。
“确實,得想個辦法了。”
雖然B3層的迷宮分流了一批玩家,但每天上下線的高峰期,仍然有四五百人擠在那唯一一台通往地下的電梯前排隊。
最誇張的時候,隊伍甚至能從電梯前一直排到緩沖室的門口。
其實想想也是,就算電梯一趟能塞20個人,也得要20多次往返,才能将排隊的玩家全部投送到地表上。
而事實上,如果玩家們帶了裝備,一趟的極限可能也就12~15人差不多了。
如果不是為了存檔,不少玩家都打算幹脆住在外面了。
現在楚光有兩個方案,一個是把療養院拆了,原地打個洞,建一座更大的升降梯,一次能運100多人那種。
另一套方案則是抛棄電梯,挖一條數百米長的斜坡,從地表斜插到避難所的門口。
不過這兩套方案的門檻都有點高,無論是拆了療養院打一口二三十米深的井,還是挖一條數百米長的“地庫入口”,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眼下唯一可行的辦法似乎隻有一個,那就是多造幾台休眠艙送到地表,讓避難所成為真正意義上的複活點,存檔點則放到地表上。
目前,休眠艙已經生産了67台,除去分配給工業區的30台之外,其餘全都送去了長久農莊。
楚光打算在下個版本之前,将長久農莊的休眠艙配額提升至100台,作為玩家們的公共存檔點。
至于有沒有更方便的存檔方法……
老實說,楚光也希望有這樣的方法,然而遺憾的是,目前并沒有更好的解決方案。
掃描并記錄基因序列的開發進度,雖然說起來是一句話的事情,但事實上卻是一個很複雜的過程,因為它涉及到了DNA研究中熱門且前沿的一個研究領域——表觀遺傳學。
主流觀點認為人類有2~3萬個基因,但這些基因并非是全部表達的,其中絕大多數基因,就像電腦程序中被注釋掉的代碼。
如何讓特定的基因選擇性表達,産生人們需要的性狀,事實上比單純的修改某一段特定的基因更加複雜。
雖然儲存在避難所中的基因,都是戰前文明基因庫中經過篩選的優良品種,但很顯然即使是初代管理者,也沒有掌握讓這些基因完全表達的方法。
如果能做到的話,想來至少也是個“奇點”級别的技術。
不過,雖然那位初代管理者并沒有完成這項工作,但他在去世之前卻為繼任者提供了一套還算靠譜的“解決方案”。
即,讓克隆體在自然選擇下主動進化,然後通過科學手段記錄其DNA的選擇表達過程,并在下一次克隆體的合成中模拟該過程,通過一次又一次地成長,逐步逼近最終的100%。
休眠艙的掃描原理和培養艙是一樣的,需要對全身體細胞以及進行檢索,而這大概需要3~5個小時,剛好在克隆體睡眠的時候能夠完成。
想要随時随地存檔,目前來看是不太可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