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5章(第1頁)

  同樣是管理者大人的說法。

  這是權宜之計,之後會進行改革。

  畢竟對于流民們而言,一身筆挺的黑制服加背上的大口徑步槍,無論在任何時候都遠比一張寫滿字兒的紙更有說服力。

  說白了。

  掃盲教育才進行到初級階段,大多數人連字都不識幾個,規定一長根本記不住。

  法律這種東西對他們來說,遠不如穿着動力裝甲的管理者大人一句口谕。

  這比任何東西都有安全感。

  至少在清泉市,廢土人民就認這個。

  “前往榆木區的運輸路線已經恢複,目前運力和人力資源都很緊張,每天隻能保證供應農莊500到800根原木……這是在不影響開荒工作的前提下。”

  “管理者大人說過,開荒工作是第一優先級,這些木頭我會安排人處理,運到農場之後交給我就好了。”

  盧卡停頓了片刻,語氣認真地繼續說道。

  “另外,磚廠已經将産能優先配置到長久農莊這邊,我們需要在月底之前蓋出至少五百間房子,并且保證農莊内的三座集體宿舍完工,将臨時庇護所的流民完全轉移到這裡。”

  扳手遲疑片刻說道。

  “這麼短的時間夠嗎?”

  他們還需要為春耕做準備,恐怕很難騰出很多人手。

  然而盧卡的回答卻出乎了他的意料。

  “一開始我也覺得這個任務大概很難完成,但那些避難所居民的勤勉超出了我們的預期……目前由他們承擔的開荒任務,已經完成了五分之一,最多一個星期就能将剩下的任務全部完成。”

  “管理者大人說,如果情況樂觀,他們能在20号之前,再解決一萬畝的荒地。”

  “算上戰俘們承擔的1萬畝開荒任務,趕在春耕之前完成3萬畝的開荒任務完全沒有問題。”

  “這樣一來,節省出來的勞動力就能全部參與到房屋的建設中,流民的安置進展也能加快。”

  說着,盧卡展開了一張圖。

  上面畫着一種磚木結構的房子,整體形狀四四方方,看着平平無奇的樣子,不過該有的設計都有。

  “這是由避難所居民設計的排屋,一戶三十六平,磚木混搭結構,需求的建材量不大,保暖性能和安全性都相當可靠。”

  扳手盯着圖紙看了一會兒,雖然沒太看懂,但直觀地感覺,這種屋子用的磚頭和水泥,确實要比農莊裡面的那些磚頭房少很多。

  許久後,他忍不住感慨了一聲。

  “向這些可敬的人們送上最崇高的敬意與感謝。”

  盧卡同樣一臉感慨地點頭。

  “我們确實得感謝他們,他們付出了太多。”

  戰亂、天災、饑荒、疾病……

  即使與過去最難熬的日子相比,今年的寒冬也無疑稱得上地獄模式。

  沒有那些藍外套們,别說是那些從外地來的流民們,整個北郊恐怕都沒幾個人能熬過這個冬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