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6章(第8頁)

  “你在南方有一座種植園?”

  為了向合作夥伴展示實力,李斯特也是絲毫沒有隐瞞,微笑着說道。

  “沒錯,不隻是種植園,我和當地的幸存者聚居地還有長期的合約,産出的橡膠歸我,生物質油歸他們,每季度我會帶着他們需要的生活必需品去一次,順便再買些巨石城需要的東西回去。如果你感興趣的話,我們同樣可以合作。你們提供場地,負責安全,我提供人手耕種,産出的東西我們可以五五分。”

  讓楚光在意的倒不是他的提案,而是他在提案中透露的信息。

  清泉市南邊似乎要比這兒的發展環境更好,不少巨石城的商人在那裡擁有種植園之類的産業。

  而那裡是自己的視野盲區。

  或許自己應該趁着開春了,借着商路恢複的機會,派幾個人把清泉市周圍摸一遍。

  楚光思忖了片刻說道。

  “這聽起來是個很有魅力的提議,不過經濟作物我們打算采用更高效的集中式種植,我們還是說說那些農用機器吧。”

  “沒問題。”

  對于楚光的委婉拒絕,李斯特并沒有感到意外。

  他在北郊逛了一圈,沒看到一個奴隸,最多隻有戰俘,很顯然這個幸存者聚居地并不流行奴隸制。

  事實上,比起雇傭制而言,奴隸制确實是個低效的生産手段。即便是同樣的生活标準,自由民的工作熱情也會明顯勝過奴隸。

  因此哪怕是承認奴隸合法性的巨石城,也很少有工廠會把奴隸安排在流水線上幹活兒。

  楚光給了李斯特一份清單,采購了10台“鐵馬60”型鍋駝機。

  這玩意兒雖然沒用上什麼特别先進的科技,但卻是正兒八經的重型設備,價格自然要比KV-1外骨骼那種小胳膊小腿貴得多。

  根據李斯特提供的數據,這套鍋駝機的總重量大概五百公斤左右,最大能夠提供60馬力。

  相比起玩家們仿制并改良的那種8~10馬力的鍋駝機,以及軍團輕型卡車常見的20~30型,五百公斤重量能提供最大60馬力的鍋駝機确實算得上是黑科技了。

  404号避難所不缺輕型動力設備,但這樣的重型動力設備還是很缺的。

  無論是用在工程機械上,還是用在開荒工作上,這些設備都足以讓原有的效率在提升一倍以上。

  相比起燃油發動機,這種機械的好處很明顯,制造容易,維護簡單,使用的動力遍地都是,因此在廢土上相當的暢銷。

  不過相對的,價格也相當的昂貴。

  一台單價竟然達到了驚人的5000枚籌碼,相當于一百支鐵管步槍,或者30支自動步槍。

  按照一台5000枚籌碼的報價,如果楚光想要買下這些設備,需要支付50000枚籌碼給李斯特。

  楚光自然沒有那麼多籌碼。

  也不可能拿出那麼多“外彙儲備”給他。

  不過沒關系。

  直接掏錢本來就是一件奇怪的事情,以物易物才是廢土上的常态。

  前哨基地的倉庫裡,囤着的精神葉足足有上百噸,都是從溫室遺址那兒割來的。

  在一番讨價還價之後,這筆交易最終以10台鍋駝機換1000公斤精神葉成交。

  雖然李斯特一再表示,一公斤精神葉50枚籌碼那是在巨石城的價格,而且不是任何時候都能賣出這個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