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玩家們還在讨論着的時候,位于工業區最南邊的迪迪威食品加工廠,正在加班加點的幹活兒。
廠房的面積不小,約有一座足球場大小,兩座庫房塌了一座,剩下的那座結構完好,正好可以利用起來。
從地上的碎磚塊來看,這地方應該剛收拾出來不久,許多地方還沒來得及打掃,但這并不影響生産。
自從三天前考察了北郊的工業區和長久農莊之後,迪特威立刻拉攏了一批巨石城中小型糧商,募集了三十萬籌碼的巨額資金,采購了一整套營養膏的生産設備,連同自己小作坊裡那台舊的一起,雇傭傭兵送到了北郊這邊。
北郊工業區的土地租金很便宜,頭兩年免租,唯一的成本隻有水電費、管理費以及20%的企業所得稅。
相比起在巨石城,這個成本已經非常低了。
尤其是這兒的用人成本便宜。
普通工人的基本日薪10銀币,算上餐食費等等,一個月的實際成本也就400銀币左右,雇傭二十名工人,一個月的成本也才8000銀币。
8000銀币是什麼概念?
老實說迪特威也沒一個準确的概念。
銀行提供的彙率換算标準是一枚籌碼能換2銀币,但這個肯定不是市場彙率,否則這兒的工人們工資簡直高的離譜,基本日薪都能到5枚籌碼了。
更何況這兒的銀行隻提供籌碼、第納爾、CR換成銀币的服務,并不能反過來将銀币直接換成籌碼或者别的貨币。
如果一定要用到籌碼,需要以企業為單位進行申請,寫清楚購買哪種設備,獲得批準之後才能兌換。
這裡對于外彙的控制非常嚴格。
但又不像清泉市的其他小型幸存者聚居地那樣嚴苛,比如禁止居民私自持有籌碼,或者私自與外來商人交易。
迪特威其實并不是很在意這些。
雖然沒辦法将銀币兌換成籌碼,但可以用銀币購買東西,然後再運到巨石城去賣掉。
生産出來的東西也可以随意帶走,隻要完稅就能出口。
除此之外,404号避難所還給他提供了現成的廠房,以及六十萬銀币的低息貸款,用于支付人工、水電等等一系列開支。
相當于來這兒辦廠一分錢都不用花!
出設備和技術就夠了!
至于虧了也沒關系,工廠都是有限責任制,債務不會追溯到個人,最多把設備和其他資産給拍賣了。
如此豐厚的條件,迪特威感動的都要哭了!
“……目前我們廠房的日均處理量已經能夠達到100噸,日産能10噸營養膏和4噸有機化肥!”
“我向您保證,這個數字在月底之前至少能再翻兩倍!甚至三倍!”
走在寬敞的廠房内。
滿面紅光的迪特威,正熱情洋溢地向身旁的管理者大人,介紹着他從巨石城弄來的生産線。
隻見一個個穿着防護服的工人們,将卡車上的啃食者、爬行者、甚至是屠夫等等屍體,統統扔進鋼鐵鑄成的容器。
他們這副扮相和正在幹的事情,完全無法讓人聯想到生産食品,反倒像是在毀屍滅迹。
容器内的屍體塞滿,站在操作台上的工人,操作塔吊一樣的裝置将容器吊起,移動到油罐一樣粗的圓柱形金屬罐體正上方。
随着容器傾斜,一隻隻異種的屍體就像下餃子似的,掉進了龐大的金屬罐體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