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個字剛從嘴裡出來,他的眉頭便輕輕皺起,嘴裡發出了一聲輕咦。夾着香煙的右手握住鼠标,不自覺地往下翻了翻,眼神愈發的驚訝了起來。
豎井+斜坡道聯合開拓?
将主運輸系統設計成這樣,他還是第一次見到。
當然,令他驚訝的不隻是主運輸系統。
整個礦山的縱切面結構圖,看上去根本不像是一座礦,而像是一台結構精密的儀器。每一個區塊分工明确,并且能夠緊密的協作。
不過……
這套設計方案的問題也很明顯,那就是太理想化了!
很多設計思路以現在的技術條件根本無法實現。
24小時循環開采不難,無人化采礦也不是做不到,但像這樣采掘面随着采礦系統同步下移、完全脫離人工的智能化開采……
他敢斷言,這個世界上沒有任何一座礦山能做到的。
良久之後,高院士擡頭看向坐在對面的男人,感興趣的眼神中帶上了一絲認真。
“……這些照片你們是從哪弄來的?”
年輕人沒有立刻回答這個問題。
“在回答這個問題之前,我想聽聽您對這些照片的看法。”
高建輝思索了片刻,給出了評價。
“很特别的設計,如果我沒看錯,整個礦山應該運用了一整套智能化采礦系統,和瑞典的基律納鐵礦在設計理念上有相似之處……不過光是看外形看不出什麼,有更多照片嗎?”
戴眼鏡的男人臉上露出了無奈的表情。
“抱歉,我們掌握的照片暫時就這些……能和我說說那個相似之處,具體體現在什麼地方嗎?”
“智能化。”高建輝立刻說道。
男人立刻問。
“智能化?能說的更具體點嗎?”
高建輝想了想答道。
“基律納礦山出名的不僅僅是高品位的鐵礦石,還有它的智能化開采系統,包括鑽孔、裝藥、裝載、運輸、提升……所有的操作流程都能夠通過遠程遙控實現。整個礦山隻需要極少數的工人,就能完成所有生産流程。”
“除此之外,不隻是智能化,他們在一千米下深層采礦領域的研究,以及在應對地壓增大、岩溫增高、礦山提升、排水、支護、通風、填充、環保等等問題時的經驗,也是相當值得我們學習的。”
男人聽得很認真,一直在做筆記。
等到老院士說完之後,他接着問起了他最關心的那部分。
“那這張照片上的……礦井呢?”
高建輝靠在了沙發上,語氣平淡地說道。
“我隻能談我知道的領域,你這張照片裡的東西我沒法談,跟我研究的東西完全不是一個領域。我假設這種設備能成功運行,至少得解決一百個目前我們還沒找到解決方案的問題,你知道這意味着什麼嗎?”
戴眼鏡的男人咽了口唾沫。
“意味着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