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1章(第1頁)

  雖然他平時很少關注熱點新聞,學的專業也和電池沒半毛錢關系,但聽聞國家在科研領域取得重大進展,他還是會情不自禁地感到驕傲和自豪。

  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産力。

  先進的生産技術是全社會的财富。

  當社會生産力從量變完成質變的一瞬間,社會中的每一個個體都将迎來全新的版本。

  可惜他不是搞研究的料。

  隻能給那些默默付出的大佬們點個贊了。

第349章

走别人的路,讓别人無路可走

  葉炜并不知道。

  就在他感慨着“大佬牛逼”的時候,那些被他點贊的“大佬”們,此時此刻的心情,并不比他淡定多少。

  “山外有山,人外有人啊……”

  “确實,不得不服。”

  “哎……感覺這十幾年的實驗都白做了。”

  華科院,材料技術與工程研究所。

  劉億平院士的辦公室。

  坐在辦公桌前的研究員們,一個二個都捧着手機在那兒刷着,一臉感慨地往上劃着拇指。

  這幾天發生的事情,對他們來說簡直就像做夢一樣。

  直到一周之前,他們還忙的恨不得一個人分成倆。

  然而現在,所有人都忽然一下子閑了下來,甚至有時間刷圍脖了。

  其實不隻是他們。

  這也是絕大多數“和他們從事類似方向研究的項目組”的現狀。

  那個橫空出世的404号人工SEI薄膜,對于整個行業的影響,簡直可以用“一步到位”這個詞來形容。

  一千次充放電循環,幾乎沒有容量衰減!

  負極上也完全看不到樹杈狀的死锂出現!

  由于效果過于驚世駭俗,以至于他們一度懷疑,是不是實驗設備出了故障。

  直到越來越多的重複組實驗結果出爐,他們才逐漸确信,出問題的不是他們的眼睛和實驗設備,而是這個過于真實的世界……

  也許這個世界上真的存在那種天才。

  即便脫離整個研究體系之外,即便不與任何同行切磋交流,也能一聲不吭地拿出驚世駭俗的研究成果。

  “……現在的新聞真是一點兒營養都沒有,我特麼刷了快兩小時的圍脖,愣是沒搜到一點兒有用的線索。”

  戴着眼鏡的博士生,忍不住吐槽了一句。

  他的名字叫林盛宇,是劉億平院士的學生,從碩士開始就跟着劉老在探索锂電池的未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