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2章(第10頁)

  雖然隻是跑腿的小事兒。

  小魚似懂非懂地點了點頭,沒有繼續追問,倒是抱着雙臂坐在一旁的夏老闆,頻頻向這邊投來警覺的視線。

  列車開始向前移動。

  車廂外的站台上。

  目送着那飄着白霧的煙囪遠去,楚光笑着揮了揮手,向列車上每一張不舍的面孔作别。

  前往101号營地留學的學生一共有三十人,其中一半是新聯盟從各行各業中脫穎而出的精英,年齡在16~30之間。

  剩下一部分學員的年齡則在14~16之間,是從全日制學校中選拔的成績優異的學生。

  等條件允許之後,還會有更多的人陸續抵達。

  關于這件事情,楚光已經在電話中和101号營地的鎮長溝通過。

  當聽到楚光願意為每一名學生支付每年1萬銀币的學費的時候,那個叫霍恩的老人隻是略加思索了片刻,便答應了這個提議。

  他們顯然是有了解過新聯盟的物價的,對于1萬銀币的購買力也有一個明确概念。

  在見識過新聯盟的物産豐富之後,他們的态度已經從最初的警覺有所轉變。

  至于這筆學費會不會給的太多?

  顯然是不存在的。

  别說楚光剛從巨石城銀行那兒拿到了2億籌碼的貸款,源源不斷的物資和消費品正從巨石城向清泉市北郊流動。就算沒有雄厚的财力支撐,他也會從聯盟的财政預算中擠出這筆錢。

  教育是一筆長期的投資,無論是基礎教育還是高等教育。

  一個锂電池的相關技術就能幫他收回300萬銀币的巨款,這30萬銀币撒出去,對新聯盟的幫助可遠不止一個古董級技術那麼簡單。

  除了人才培養之外,還有人才和技術的引進。

  事實上,這件事情事實上已經在進行了。

  黎明城的排水系統,就是那個叫布坦的老頭重新設計。

  之前跟着帕伊一起來曙光城訪問的電氣工程師袁峰,這次也打算留下來,幫助他們建設規劃從黎明城到曙光城的電網,為修複可控聚變反應堆做準備。

  所有工作都在有條不紊的進行中。

  無論是黎明城的建設,還是新聯盟在巨石城的布局。

  目送着那煙囪消失在森林的邊緣,楚光從遠處收回了視線。

  “你不跟着一起回去嗎?”

  沒有五官的仿生人安靜地站在站台上,視線仍然停留在北邊。

  楚光記得它的名字叫天琴,來自101号避難所,擔任帕伊的護衛。

  當然,也沒準是為了保護那個小姑娘大腦中的芯片。

  畢竟那東西用一枚就少一枚,比VM這種爛大街的腕載電腦可金貴多了。

  聽見旁邊傳來的聲音,天琴側過臉,用沒有波瀾起伏的電子音回答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