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剛當上十夫長的戰地佬,正帶着手下與死亡之爪鬥智鬥勇的時候,遠在另一個世界的官網論壇上也正熱鬧着。
《79号避難所情報解密,管理者竟然是最大反派?!(我用命換來的,給個贊在走吧QA線之後,斯斯将自己從《實驗日志》中搜集到的線索,全部整理在了這篇帖子中。
“2169年12月30日,廢土紀元的第四十個年頭即将結束,雖然今年發生了許多事情,但所幸我們的實驗仍在繼續。”
“不過在這個特殊的日子,我不想寫太多關于實驗的内容,我打算寫點兒關于‘我們’的故事,以防哪天我患上了老年癡呆,把我們的過去忘得一幹二淨。”
“……79号避難所建成于2120年,即末日之戰爆發前5年。該避難所在人聯永備工事序列中編号為T,即研究型避難所,其功能并非庇護任何居民,而是為應對戰後可能發生的極端情況而保留的特殊研究設施。”
“基于對人性不可靠的猜想,戰後重建委員會的構想可能會失敗,我們的遺産可能并不會被用來鑄成新的天國,而是成為少數人剝削多數人的工具,甚至成為複興文明的阻力。”
“假設我們的文明倒退回封建時代,甚至更早的部落時期,我們需要的不是蒸汽機也不是重機槍,而是一位能帶領我們穿過黑暗,從蠻荒走向新世界的君王。”
“他必須足夠強大,集一切偉力于一身,最好能擁有近乎無盡的壽命足以陪伴他的子民渡過歲月的長河,使理想永不褪色。他會在在重建烏托邦之後犧牲,将一切歸還給信賴他的子民。”
“雖然這隻是基于假設而做出的設想,但哪怕隻有萬分之一的可能性,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我們都應該去嘗試。”
“79号方案應運而生。”
“作為數以萬計的庇護方案中的備選項之一,這裡的目标是在封閉的120年之後誕生一位能力與道德均完美無缺的‘管理者’,他将帶領他的子民在地表重建我們的文明。”
“一共有十萬研究員參與該項計劃,我們于戰争爆發第一年進入避難所,并于戰争結束之後第十個冬天從避難所中蘇醒,在管理者的指導下按部就班的工作。”
“起初這項計劃進展很順利,沒有科學與技術道德委員會的審查和阻撓,我們很快取得了階段性的進展。然而不幸的是,在廢土紀元的第四十個年頭,我們的計劃終究還是發生了意外。”
“冰河期正在進入尾聲,預計将在十年後徹底結束,這比計算機演算結果要早了半個世紀。又恰逢初代管理者逝世,新舊交替之際,不止新生代的居民對‘計劃’的正确性産生了懷疑,就連我們這些最早進入避難所的研究人員,對于是否還要将這項計劃進行下去都産生了争論。”
“按照計劃,我們從新生代的居民中選出了第二位管理者,将選擇未來的權力交給了他。然而令人意外的是,作為79号方案的反對者,這位魄力十足的年輕領袖,在拿到避難所權限的短短數個月之後便一改前态,成為了79号方案的堅定擁護者。”
“不止如此,他采取了更為激進的實驗策略,要求我們不再拘泥于生命的形式和實驗的手段。大量克隆人被投入到實驗中,為了效率,我們甚至對克隆人的基因進行了改良,由此産生了截然不同的亞人種。”
“我隐約覺得這樣不妥,但現在說這些似乎太晚……”
“2178年6月11日,外面似乎放晴了,那該死的雪總算是停了!”
“2178年6月29日,他一定是瘋了……”
“2178年7月8日,很多人死了,為了那個瘋狂的計劃。不久之後我大概也會死去,不過我的心中卻沒有悲傷。即便沒有發生那些事情,我的生命也已經接近油盡燈枯。而在最後一刻來臨之前,我們已經做了我們能做的所有事情,即便并非每一件事我們都做到了萬無一失。”
“也許正如他所說,一切都是自然的選擇。”
“希望下一次醒來,我們的世界已經煥然一新,重獲新生的我能有幸瞻仰新的天國……”
“以上,僅僅是一名普通研究員的視角。”
“VM中顯示的日志是機翻體,我大緻整理了一下,關鍵信息應該在2178年6月到7月的那幾篇日志。之後我會将原文陸續搬運到論壇上,如果有遺漏的線索你們幫我找找。”
帖子發出不到三分鐘。
評論區的回帖瞬間蓋了上百樓,不管是玩家還是雲玩家,都七嘴八舌地議論了起來。
不過有營養的回帖,其實也就那麼幾條。
肉山大馍馍:“我們還以為你走丢了,在那棟樓裡找了好半天呢。”
嗷嗷芝麻糊:“……這也太吓人了。”
尾巴:“嗚嗚嗚,我的斯斯死的好慘!可惡……這個混蛋!我要去他避難所裡放火!(;`O′)o”
峽谷在逃鼹鼠:“沒用的吧,管理者在避難所的權限是絕對的,就算你成功把放火的工具帶進去……反正我不信那兒連滅火器都沒有。(斜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