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7章(第5頁)

  接下來的問題就好辦了。

  隻要把公路和鐵路的選址以及前線陣地的位置,繞開地下洋流管道活躍的區域不就行了嗎?

  事情就是這麼簡單。

  而這也是最高效、最經濟的做法,事實上軍團在規劃行軍路線和展開陣地的時候就是這麼做的。

  畢竟有沙蟲的地方,就有豐富的地下水資源。那裡往往不隻是沙蟲,通常還潛伏着輻射蠍等等危險的變種節肢動物,本身也不适合作為穩定的交通路線。人多的時候可能還好,人少一點兒異種就開始蠢蠢欲動了。

  這也是雙方在看不見的地方展開的較量之一,雖然沒有硝煙,但未必不如有硝煙的地方刺激。

  畢竟,如果當時聯盟的管理者因為論壇上的傳言或者一點風吹草動,就盲目地取信其中一方的觀點,全面發動玩家,開展剿滅沙蟲大運動,最終導緻的結果大概率會成為戰略決策上的經典失誤案例——治标不治本。

  畢竟考慮到廢土上的情況,除非徹底修複破損的洋流管道,或者切斷其中的水源,否則落霞行省的變異生物最終還是會朝着僅有的水源地聚集。

  短期來看,公路從沙蟲的屍體上穿過去,距離可以更短,公路和鐵路的一次性修建成本也會更便宜,說不定聯盟還能因此獲得“沙蟲征服者”的頭銜從而威望+10。

  但往後的幾個月裡,聯盟的後勤辎重與前線部隊,都将不得不頂着高損耗的Debuff與軍團作戰,削弱戰鬥效率,增加非戰鬥減員。

  而最終即便戰争勝利,聯盟與它的附庸們享受了一段時間的和平與安甯,由于廢土上的特殊情況,曾站在食物鍊頂端的沙蟲最終也會以另一種形式回來。

  比如演化成大荒漠中那種可以随意遷徙的“掘地獸”或者其他東西,或者被更多“沒那麼強、但同樣緻命”的異種取代。

  而所帶來的後果,則意味着聯盟不得不長期分配上百乃至上千人力在“公路巡邏”的任務上,鐵路和公路也會因為不斷累積的風險成本而成為一項虧損的工程。

  也許聯盟會在未來的某天不堪忍受,然後下定決心再修一條。

  如果聯盟有足夠多且便宜的人力,當然可以無視自然科學,甚至和它對着幹。但遺憾的是,避難所并沒有給楚光發放更多的封測資格。

  有時候楚光甚至不禁陰謀論的想,會不會是初代管理者猜到自己會想着走捷徑的辦法,所以才故意收緊了“基因序列”的放出。

  畢竟玩家太多,遊戲公司是真的可以不把玩家當人的,這不單隻是某一個大廠的問題。

  “沙蟲調查報告”隻是遠征中的一段小插曲。

  楚光在聽過後勤系統、生活職業玩家以及聯盟研究人員的報告之後,做出了相對合理的判斷。

  由于事情本身并不大,參與調查的玩家隻有寥寥幾人,他就沒在更新公告中一一贅述了。

  畢竟比起和軍團的戰争而言,科考團的調查和研究人員的實驗、研讨、分析等等,在當時的情況下僅僅是一件小事。

  類似的情況幾乎天天都有。

  比納果更直接的威脅,楚光每天能聽到上百起不止,流通在廢土上的奇異物種和科技造物多如牛毛。

  如果說廢土客們什麼奇葩事兒都見過,連會說話的死爪都不會驚訝,那麼他一定是集大成者。他從小柒或者玩家們那兒聽過見過的奇聞異事,接受到的信息量,至少也得占聯盟“信息總産值”的一半。

  除非聯盟像巨石城那樣修一座巨壁,否則想要像現實世界各國那樣通過數十億人的通力合作,在穩定的環境中形成一套自上而下或者自下而上的立體防禦機制,完全隔絕一切威脅幾乎是不可能的。

  地球上一百年也不見得發生一回的怪事兒,在廢土紀元幾乎天天都會發生。有些玩家把地區聲望刷起來之後跑去警衛隊挂了個職,每天除了出警也不幹别的,就在論壇上連載遇到的奇葩事兒和奇葩犯人,吃瓜的觀衆還不少。

  因此比起玩家們在論壇上基于現實常識做出的胡亂猜測,楚光在具體決策的時候還是會更多聽取專業人士的意見。

  總之,納果并沒有影響到聯盟的凱旋慶典。

  那個傳播污穢的果實,與無數伴随繁榮一同到來的麻煩,都在悄無聲息中被警衛隊和慶典自治委員會們清理幹淨……

  由于楚光催的緊,赫娅當即放下手上的工作,投入到對納果的研究中,并在黃昏之前給他回了個電話。

  “……先說結論吧,首先可以排除這玩意兒是黏菌的産物,其次根據我的觀察,不隻是一般作物,就算是黏菌也不能在被這種特殊菌絲感染過的土壤上繁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