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1章(第9頁)

  “你在開玩笑嗎?繁榮紀元時代這裡可是生态保留區……除了少量旅遊從業者和科考人員怎麼可能有本土幸存者這種東西,你會想和獅子和野牛睡在一起嗎?”

  方長:“……?”

  看着一無所知的方長,韓明月歎了口氣,關掉了正在放映的“動物世界”,緩緩開口。

  “看來我得從最基礎的部分和你說起……”

  ……

  繁榮紀元與舊時代最大的區别,不僅僅體現在科學技術的代差上,而是從生産生活的方式到思想文化的理念等方方面面,都發生了舊時代難以想象的翻天覆地的改變。

  其中最典型的就是行政區劃。

  得益于人口的自由遷徙、外層空間的廣泛開發以及全球範圍的民族融合,人們對于土地的感情已經沒有舊時代那麼強烈,比起自身的血脈更加認同“人”這一身份,甚至開始研究起了是否将“生而為人”的殊榮賦予擁有“社會屬性”的AI。

  生活在這顆星球上的人們已經完全做好了迎接未來的準備,距離雙腳邁向星空隻差一台FTL引擎。

  在這樣的大背景下,出于對土地資源配置效率的追求,人聯在繁榮紀元早期便取消了舊時代的行政區劃,并用更因地制宜的大區劃進行取代。

  比如落霞行省,就是這一“圈地運動”下的産物。

  曾是一片廣袤沙漠的那兒,被海水淡化裝置和無窮無盡的能量改造成了足以滿足全球絕大多數人胃袋和味蕾的農田。

  婆羅行省的情況也是類似,隻不過它的規劃方向與曾是無人區的落霞行省截然相反。

  在人聯還未成立的舊時代,那兒曾坐落着全球最大的貧民窟,并且貧富分化差異之大堪稱全球之最。

  如果說落霞行省是一片未開墾的荒地,那麼婆羅行省便是一片被當地人玩壞了的爛地。

  也正是因此,當幾經波折的人聯最終成立,中洲大陸中部四大工業區與太空電梯項目開始動工,該地區立刻掀起了一輪曠日持久、且規模空前的“人口大遷徙”運動。

  大量貧民為了追求更好的生活而離開貧窮的家園,乘坐磁懸浮列車一波接着一波地越過卓巴爾山脈,前往了大陸中部的夢想之地,和來自其他行政區劃的移民們一起完成了人聯曆史上的奇迹——一座圍繞太空電梯建立的超大型城市群。

  而相對的,人去樓空的婆羅行省則在人口虹吸效應的影響下,迎來了一輪浩浩蕩蕩的“去城市化”運動。

  事實上,類似的情況并不隻是發生在婆羅行省,隻是這兒的表現因為諸多曆史遺留問題的緣故,在宏觀數據上看起來更為驚人。

  據可考數據,截止到繁榮紀元中期,整個婆羅行省的人口隻剩下了舊時代末期的0.3%,和仍然保留着大量“能産生正面經濟效應的城市群”的東部、西部諸省形成了鮮明的反差。

  考慮到與其為當地使用率極低的公共設施支付高昂的運維成本,讓當地人住在“價值連城的破房子”裡,不如給他們一筆錢和一張車票,讓他們搬去中部城市群享受人生。

  人聯當局幹脆将婆羅行省設置為“生态保留區”,并以“我們不但要建立人的天國,還要建立動物的天國”為旗幟,在行政力量的幹預下主動将這場規模空前的去城市化運動快進到了最後。

  截止到繁榮紀元中後期,婆羅行省的去城市化運動在人聯的主動幹預下已經提前結束,四百萬平方公裡的土地上隻剩下不到五萬人,而且主要以旅遊從業者和研究人員為主。

  在拆除大部分老舊城市建築和窩棚之後,人聯将這片橫跨熱帶、亞熱帶以及北溫帶三個溫度區的風水寶地還給了自然,僅保留有少量文化遺址、觀光區、自駕遊線路以及科研設施。

  而曾經為人口遷徙運動而修建的磁懸浮軌道,也随着人口遷徙目标的完成陸續拆除,僅保留有少量不妨礙野生動物遷徙的地下線路。

  這兒就像一座大型野生動物園。

  早在進入廢土紀元之前,這裡就已經被拆掉了……

  簡單地概括完了繁榮紀元時期發生在這片土地上的事情,韓明月停頓了片刻,繼續說道。

  “……再後來的事情應該就不需要我說了,三年戰争爆發,太空電梯崩塌,美好生活被打碎,坐落在中洲大陸中部的超級城市群變成了即使是戰後重建委員會都束手無策的人間地獄。”

  “大量幸存者從四大工業區湧向周邊的行政區劃,比如落霞行省,比如婆羅行省……由于婆羅行省‘生态保留’區的身份,這片土地成了那場戰争唯一的幸存者,即便落霞行省都掉下來一隻母巢,但這片四百萬平方公裡的土地卻一隻都沒有。”

  方長詫異地看着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