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8章(第9頁)

  站在他旁邊的肉肉更誇張,毛茸茸的一大坨把整面窗戶都快塞滿了。

  “好厲害!!”

  頭頂的貓耳輕輕晃動着,站在尾巴身後的芝麻糊也發出了一聲由衷的感慨。

  “感覺就像海底的理想城一樣呢……”

  雖然規模沒有理想城那麼龐大,但這裡的技術含量卻一點不比理想城少。

  根據某位在理想城呆了小半年,還順便考了個證的方長老哥所言,理想城的繁榮實際上是具有一定的“水分”的。

  這倒不是說理想城不夠繁榮,而是大多數廢土客對于理想城的第一印象要比那兒的真實情況誇大很多。

  那兒用到的鋼筋混凝土其實隻是繁榮紀元早期的技術,端點雲也僅僅隻是基于殖民艦核心發展而來的量子計算網絡,除此之外的全息影像設備、有軌交通、磁懸浮公路雖然震撼人的眼球,但體現的實際上并非是技術力,僅僅是生産力。

  這也是學院和軍團并不把理想城的繁榮放在眼裡的原因之一,祖上本來就是一家人的他們很清楚彼此的真正家底。

  理想城本質上是一個高度繁榮之後陷入停滞的社會,不過這裡的停滞卻不是貶義詞,而是中性詞,畢竟理性的來講他們确實已經把自己腳下的土地發展到極緻了。

  如果是以繁榮紀元為目标的話,他們确實也沒有什麼大的需要改進的地方了。

  相比起“看起來遠比實際上要更繁榮”的理想城而言,珊瑚城則屬于另一個“實際上要比看起來誇張的多”的極端。

  它所在的位置是百米之下的深海,最深處能到數百米。

  在這種高壓環境下建造一座可供人類正常生活生産以及從事研究活動的海底聚居地,本身就是一件相當了不起的事情。

  而維持這座聚居地的運轉所需要用到的技術,更是一點兒不比維持一座空間站的運營所需要用到的技術少。

  尤其是當地的幸存者能夠在沒有穩定核燃料輸入的情況下做到這一點,更是足以說明他們确實是有兩把刷子的。

  聽着那些大呼小叫的聲音,陳建宏艇長的嘴角不由翹起一絲得意的笑容,哈哈笑了笑說道。

  “這還不是這座聚居地最宏偉的時候,目前應該隻重啟到50%左右,等到這兒的所有設施全部重啟,這裡的狀況會比現在更驚人!當然了,那樣的話消耗的能源也不少,怕是得等到洋流發電站重新修複之後了。”

  一直沒說話的斯斯,聞言頗為感慨地說道。

  “關掉隻要一瞬間……重啟卻需要大半年甚至更久麼。”

  陳建宏咧嘴笑着說道。

  “……差不多吧,畢竟毀滅可要比建設來的快多了。”

  珊瑚城是如此,繁榮紀元又何嘗不是呢。

  他聽說在遙遠的過去,宏偉的巨構将天穹與地面連成了一片,金屬與水泥構成的洪流在地平線上無限的蔓延,一望無際的沙漠被改造成農田,舊時代雜亂且低效的建築群被推倒成了綠樹成蔭的曠野,人們靠着想象力與技術力将星球分割成了數個泾渭分明的世界。

  而在那天穹之上,巍峨的殖民艦甚至遠征了五光年之外的新世界。

  在那個極度繁榮的時代,科學技術的瓶頸已經不再是想象力的邊界,反而是想象力成為了前者的瓶頸。

  而在人類文明到達了曆史的巅峰之後,後來的人們耗費了兩個世紀的時間,都沒能回到過去繁榮的萬分之一。

  如今的珊瑚城,也隻能算是那無數瑰寶中不起眼的一顆珍珠罷了。

  “……今天我帶着你們參觀了我的老家,等以後你們帶我去更遙遠的天上瞧瞧如何?”陳建宏笑着調侃了句說道。

  從玻璃窗上跳了下來,尾巴回頭幹勁十足的豎了個拇指。

  “喔!一言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