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1章(第3頁)

  無論是那低趴的車身,還是傾斜裝甲的炮塔,亦或者正壓全防護系統,都與現實中的主戰坦克有着諸多異曲同工之處,但又并不完全相同。

  至于主炮依舊是155毫米,相對于二号坦克并沒有做很大的改良。

  雖然更大的口徑意味着更低的載彈量,但對于駕駛它的玩家來說卻并不礙事兒,夠大夠猛才是王道!

  至于三号坦克的B型“殲擊車款”也是一樣除了增加炮塔設計,添加了“鴿”式車載飛彈發射器運用了更多标準化零件之外,主炮仍舊是炮口動能60兆焦的60号電磁炮。

  而除了這些舊款裝備的改良版,這些貨船上還運載着一些全新的車型。

  比如FK-1“捍衛者”防空車。

  之前聯盟的防空裝備大多是扛着四聯裝防空炮和簡易車載雷達的防空卡,和穿着外骨骼、背着便攜式對空導彈的玩家。

  北島重工設計的這款“捍衛者”将兩者的戰術思路結合起來,并安裝在了“奇美拉”裝甲車的簡配版車殼上。

  不過,這玩意兒的車殼雖然是簡配版,其火力卻不容小觑。

  安裝在其車頂的20mm“紅點”速射炮采用了與南海聯盟驅逐艦近防炮相似的設計思路,由電磁加速裝置驅動,搭配北島重工設計的車載雷達以及防空導彈。

  裝甲上省掉的重量,在串連質量彈的彈藥架上全都補了回來。

  這玩意兒就像一艘航行在陸地上的驅逐艦!

  雖然隻有一根錐形的炮管,卻能在一瞬間爆發出堪比四門四聯裝20mm機炮齊射火力的火力網!

  無論是對付高空的固定翼飛機,還是超低空的四旋翼無人機集群都相當的好使!

  除此之外,安裝在火控雷達下方的兩枚防空導彈也是從驅逐艦上拆下來的,對标的則是與之“同等價位”的軍團的超音速噴氣式飛機——

  除了那些量大管飽湊數的裝備之外,軍團也是列裝了一些維護成本極高的高科技裝備。

  客觀的來講,南海聯盟補上了聯盟在高精尖技術領域,尤其是微電子技術的短闆。在此之前,聯盟雖然技術儲備不少,但生産高科技裝備依然要靠企業幫忙。

  而與此相對的是,聯盟對于南海聯盟也并非是一味的索取。

  聯盟龐大的技術儲備,尤其是材料學以及生物學領域的技術,以及工業、物流、經濟等等領域的規模化優勢,在諸多領域都與南海聯盟的短闆形成了互補。

  在這一合作共赢的過程中,雙方在諸多領域都實現了共同的進步。

  FK-1“捍衛者”正是這一趨勢下的集大之作!但也僅僅隻是其中之一。

  而跳出由官方力量主導的軍工領域,民間與之類似的合作更是數不勝數。

  這種緊密的合作關系牽扯到的不止是數十萬人的就業和多少加工廠的利潤,更觸及到了人類社會運行的底層邏輯——分工協作。

  這種牢不可破的關系隻可能被另一種更先進的生産關系取代。

  這不是撒一把鈔票就能建起來,更不是區區一艘戰列艦就能打破的。

  不過巫駝已經沒機會知道了,就算知道也來不及了。

  菜其實并不是原罪,菜且瘾還大才是。

  帝國其實并不是沒有明白人,然而明白的人無一例外不是揣着明白裝糊塗,配合半桶水的騙子欺負一竅不通的傻子,把從老實人那兒搶來的籌碼賠的精光。

  起初南海聯盟的漁夫們隻圖财不要命,對帝國來說那點兒苦頭甚至不能叫苦,最多算皮肉之癢。

  然而好巧不巧的是,既謀财又害命的軍團也盯上了這家夥。

  就算聯盟不打算下場,也不得不把自己的籌碼推到桌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