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弟子?”老人面含微笑的問道。
“晚輩以儒入道,算是儒家弟子,可這世間似乎沒有儒家......”蘇墨點頭回答道。
老人笑着緩緩得點頭,向着蘇墨又問道:“你覺得儒與道有何區别?”
蘇墨想了想,緩緩的回答道:“儒為‘仁’‘禮’,須入世,求的是借萬物以作為。”
“道為‘自’‘然’,須出世,求的是順萬物以自流。”
簡單來說,儒以仁禮為根基,講究的是融入世間紅塵,遇難遇事時會借助各種可以借助的東西來達成自己的目的,所以儒道修煉的特殊也在這裡。
儒道功法借助天地靈力,構建規則以達到作用。
而道以自然為根基,講究的是出世而融于自然,遇事則順其自然,以無為應萬變。
白發老人聽完蘇墨所言笑着點了點頭,緩緩開口道:“你說的對,其實也不全對。”
“請前輩指教!”蘇墨請教道。
白發老人笑着開口道:“若你面前有一條河,河畔有佛、道、儒三人,他們皆要過河,以你所想......他們會如何做?”
“佛言:此岸即彼岸,萬法皆空。此岸與彼岸并無差别,故佛...不會渡河。”蘇墨想起了慧空法師,雖然慧空法師說自己悲苦世人,欲渡自己出紅塵,可他卻并不會強行對自己做什麼。
反而他隻是跟着自己,與自己一同入了紅塵。
白發蒼蒼的老人笑着點了點頭,示意蘇墨繼續說。
“儒遇難時會借萬物以為自用,故而儒會造船造橋,想盡一切辦法渡河。”
“道講的道法自然,無為而治。故而道會等,等有船要過河時再一同過河。”
白發蒼蒼的老人搖了搖頭,緩緩的開口說道:“你對道的理解狹隘了,‘無為’并非‘不作為’。‘順其自然’也非‘枯等自然’。”
蘇墨不解,看着白發老人等着他的解釋。
“自然之道,所言的是我與萬物的聯系,萬物皆有規律,人也亦然。故而......‘道’欲過河時,會将河水也視為自身的一部分,所以‘道’會下河遊過去。河與路與我...并無差别......”
“萬物相克相生,唯我超然,你明白了嗎?”
轟!
蘇墨腦海中似乎閃過一道驚雷,眼中迷霧升起。
儒借萬物以過河,道憑自身以過河。
道是什麼?
道是自然,亦是自心!
佛言‘無我’,儒言‘應我’,道言‘唯我’。
什麼是道?
蘇墨在沉思之中陷入迷茫,一時間竟然出了神。
一縷清風徐過,吹下了兩片枯竹葉,落于蘇墨地視線之中。
蘇墨茫然的看着那兩片枯竹葉飄然落入地上,擡手去撿,可伸出的手在将要接觸枯葉時猶豫了。
這枯葉經曆初生,成長,枯落......這便是自然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