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8章(第6頁)

  其中,葉法善三人都是道士,隻有金剛三藏是和尚,因為楊貴妃信佛,尊金剛三藏為師,恭敬有家。

  當時唐玄宗最喜歡的遊戲,就是請幾大法師鬥法。

  葉法善是道教首領,比較傳統,一般不太鬥法,最喜歡跟金剛三藏鬥法的是張果,兩人水平差不多互爆。羅公遠一般在邊上看着,暗中會幫張果一把,金剛三藏知道,但也從來不惱。在别人看來,他性格有點木讷,不善言辭,不愛表現,實際是修煉到了大智若愚的境界。

  後來葉法善、張果相繼征得渾圓無極大道,羅公遠下落不明,史書上也沒有記載,金剛三藏在馬嵬坡之後,也消失無蹤,沒在人間出現過,佛教傳聞他是征得無極,去了婆娑淨土。

  道風也是萬萬沒想到,會在這裡遇上他。

  這可不是好苗頭……

  “阿彌陀佛,施主何來何往?”金剛三藏面帶微笑,沖道風說道,聲音如沐春風。

  “你是金剛三藏?”道風有些懷疑,“你不是在婆娑淨土嗎?”

  “若心中有佛,何處不是淨土,若心有雜念,身處淨土,一如地獄。”

  道風心中默默贊了這句話,聽見金剛三藏接着說道:“南海泉眼,關系陰司國運命脈,卻是鬼域之中一真空之所,世人以為,此處為無極之始,但無極化有,這裡反而靈力最為充沛,貧僧一向在此修行,兼着鎮壓此島,已不知歲月。”

  怪不得,自己上島之後,感覺好像進入了一片新的空間:島上靈力充沛,遠不是酆都城那一帶可比。

  目光掃到沖和子,道風很好奇,他跟金剛三藏不是一個朝代的人,一個道士一個和尚,居然是師兄弟,那他們的師父是誰?

  不過,以他的性格,是不會關注這些的,他最關注的,是金剛三藏是要幹什麼。

  金剛三藏望着道風,那眼神雖然深邃無比,但仿佛能看到人心裡去。

  金剛三藏往前邁了一步,依舊盯着道風,說道:“施主,何故來此?”

  “我要見椒圖。”道風沒再亮鐘馗的令牌,沒有鐘馗的文書,光是令牌,在他這些老部下面前都糊弄不過去,在金剛三藏這個證道的變态跟前更不用說了。

  道風突然想到,自己可能是被鐘馗給忽悠了,他沒跟自己說文書的事,也沒提到這裡還藏着金剛三藏這個絕世強者。

  仔細一想,倒也有道理,南海泉眼,是陰司的命脈所在,就好像人間的風水一樣,任何朝代都需要龍脈來定國興邦,這南海泉眼就是陰司的國脈,自然得有多重防守,免得被人破壞。

  金剛三藏聽了,颔首片刻,道:“南海公主,是自願在此處曆劫,并與陰司有約,劫數未渡,不出南海,泉眼要地,關系陰司命脈,貧僧自然不會放你進去,你莫非要強闖麼?”

  “我來這裡,就是為了見公主,你若不放我過去,隻能硬闖。”

  沖和子聽了這話,搖頭說道:“道風施主,你縱然法力通天,畢竟有限,我師兄已證道混元,三界之内,罕見敵手,你真要硬闖?”

  道風袖子一抖,将打神鞭擒在手中,定定地望着金剛三藏,表明了自己的态度。

  金剛三藏側身,一隻手指着身後那口巨鼎,說道:“道風子,你可知我身為這件為何物?”

  道風心中一動,自己又不是做考古的,怎麼會知道,但金剛三藏這麼問,說明自己是有可能知道的,再看這鼎,氣勢恢宏,不似人間之物,大膽猜到:“難道是天下九鼎之一?”

  “然也。這口鼎,便是九鼎之中的豫州之鼎。”

  道風暗暗吸了一口氣。

  傳聞當年,夏王大禹分天下為九州,以青銅鑄九鼎,上刻每一州的名山大川,以九鼎鎮守九州,後成為國之神器,象征天命所歸,至高無上,傳承三朝,不知所蹤。問鼎中原這個詞,就是這麼來的。

  後來曆朝曆代的皇帝都想找到這九鼎,但一直沒找到,武則天和宋徽宗等一些皇帝還自己鑄造了九鼎,聊做安慰。

  道風也是想不到,這天下九鼎之一的豫州鼎,居然在這裡,想來也是借助這口鼎的力量,來鎮壓南海泉眼。

  “這口鼎的下面,便是南海泉眼,椒圖公主就在下面,貧僧久不與人動手,你若是能闖進泉眼,由你便是。”

  道風眼前一亮,再不多言,手持打神鞭飛了過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