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8章(第2頁)

  簡單說,就是看道家經書,從中尋求道之所在的一個過程。

  因為法力的來源,是信仰,信仰就是道的源泉,這一點在佛門,便是對佛祖和六道輪回的信仰,你隻有信仰它的存在,使用它的法術時才能産生威力。

  道門在這一點上要好很多,道門隻信道,對于諸天神仙,哪怕是道祖三清,也隻求尊敬,不需要盲目地崇拜。道門真正追求的,是道。以及感悟自身,明白道之所在,又如何與自身産生聯系。這個過程,就是明心。

  隻要明道,就是道門弟子,所以古往今來,有很多道術大成的名人,都自稱道士,但沒有真正的師承門派。

  道教有十三經書,其中适合新人打基礎求道的必讀書目,就是《道德經》(老子)和《南華經》(莊子)。

  葉小木還真看過這兩本,不過那時候是抱着興趣愛好看的,隻記得其中一些典故和名句,如今用求道的态度去看,那又不一樣了。

  他先把兩部經典都背下來,然後在吐納之中、心情最平靜空白的時候,去逐句默讀經文,不刻意求解,也不做過多的思考。

  這是劉老頭留下的心得之中所提到的道士明心的最佳之法。

  緻虛極,守靜笃,萬物并作,吾以觀複。

  起初他這麼做,隻是加深了對經文的理解,并沒有更多的感悟,後來逐漸感受到了一股神秘的力量,在文字中緩緩流淌,若隐若現,你能感覺到它的存在,但若集中精力去觀察,又消失無蹤了。

  起初幾天,葉小木每次讀到深處,察覺到這股力量存在,總是忍不住去觀察他,然後人也就清醒過來,不得不重新來過。

  (因我小木同學是成年才開始修煉,所以,這個過程還是盡量展示一下,請大家不要着急,看着一個人這樣成長起來,也是一種趣味。至于想要修道的同學……最近寫的這些,的确是真實的知識,但還是不建議大家獨自去嘗試,網上的經書龍蛇混雜,大家要注意,以免走火入魔)()

第3123

好朋友1

  一周也沒什麼進展,這讓他感到很困惑,直到有一天,他突發奇想地讓思維保持分散,刻意不要集中,用潛意識去感知那股力量。

  那股無形的力量,仿佛化作了涓涓細流,在腦海中流淌不細。

  這個過程保持了很久,即使那股溪流越來越急,水量也越來越大,葉小木依然努力克制念頭,盡量不去注意它,任其緩緩流淌,直到水流發展成了大江大河,奔騰如海一瀉千裡。

  葉小木找到了定心的辦法,再不會因此分心。

  你刻意注意它,反而看不見,你心平氣和,不為所動,虛懷若谷,卻又為它所充實豐滿,空與不空,念與不念,這就是老子推崇的無為大道。

  無為,所以無不為。

  大江大河最後彙入海洋,歸于平靜。葉小木的神識也一樣子變得空曠起來,無邊無際……

  過了好久,他才清醒過來,睜開雙眼,一切還是之前的模樣,但他的心境卻不同了,這種感覺難以表達,像是經曆了一次奇妙的洗禮。

  葉小木站起來,走了幾步,感覺身子很輕,動作似乎靈敏了很多。心情不免激動起來,回憶起書上說的,初次明心,會開悟一次,大江大河如在心中,感知萬物之變……與自己剛才的經曆很契合啊,看來自己真是開悟了。

  劉老頭的筆記上說,明心開悟的過程,不像别的階段有迹可循、水到渠成,這階段拼的是機緣和悟性,悟性高的,三兩個月就能開悟,遲鈍的得半年到一年時間,如果到了一年還不能開悟,那就隻有靠師父強行啟蒙,可進入下個階段,但這種将來修行的上限就會低很多,終生難成天師。

  而這種人,其實才是法術界的絕大多數。

  自己,好像用了十來天?

  這算是天賦異禀呢,還是機緣巧合?

  葉小木更願意相信是後者,認為是大周天吐納心法給自己帶來的福利。

  不管怎樣,總是可以進入下個階段的修煉了,下一步,藏魂!

  打坐,默念咒語,讓人進去半睡半醒的狀态,就像做清明夢一樣,接着将視線拉遠,好像在遠處望着自己的身體,直到看不見身體所在,靈魂也就出竅了。

  對一個經過封身和明心階段的初級修士來說,這個過程不難,葉小木試了幾次就成功了,而一旦靈魂完全獨立,與空氣接觸,立刻感覺到鑽心的疼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