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舅舅,我和濤濤玩呢,沒關系的,哄孩子嘛。”
劉勇幹了一天活筋疲力盡,就是做個樣子追一追,聽見夏曉蘭的話,他頓時樂了:“你這話說的老氣,自己都還是個孩子呢!”
18歲的大姑娘已經能嫁人了。
不過在劉勇眼裡,夏曉蘭這個外甥女也就是個半大孩子。
可憐她投胎到夏家,偏心的家人,棒槌樣的親爹,還不肯叫當舅舅的養,自己要挑起養家的重擔。劉勇歎氣:“你今天真是摔了一跤?我可不是你媽。”
越是相處,夏曉蘭越是覺得她舅舅劉勇很精明。
她也沒瞞着,把今天的事說了:
“那些人事先打聽過我的來曆,您說我的壞名聲都傳到縣裡了?”
夏曉蘭賣雞蛋歸賣雞蛋,她難道見人就說自己是“大河村的夏曉蘭”?劉勇一陣後怕,也覺得其中有鬼,“我明天進城打聽下,也好好謝謝你說的兩個救命恩人,你這丫頭,請人家吃兩頓飯就打發了?”
“田裡的活……”
“沒事,我讓其他人幫忙幹,耽誤不了搶收。”
劉勇吃晚飯出去了,夏曉蘭和她媽說幫人帶早飯的事,她就是個嘴炮,炒兩個菜還能吃個新鮮,讓她蒸個包子連面都發不好——83年用的又不是什麼自發饅頭粉,用堿發面還算好的,更多的是用老酵子,夏曉蘭掌握不好那劑量。
李鳳梅在旁邊插嘴道:
“前幾天泡的蘿蔔夠酸了,剁點豬肉拌着,做個酸蘿蔔豬肉餃子帶着去。”
純肉餡兒?
這個真沒考慮過,能有葷腥味兒就不錯了,這年頭誰家能吃純肉餡兒,太奢侈了!
018:酸蘿蔔豬肉餃子
安慶縣是南北交界的地方,飲食習慣自然也受到了南北兩邊兒的影響。
吃米飯的人偏多,但面大家也吃的,小麥的種植面積隻比水稻少一點,每年交公糧時,小麥也是必須品。農村人吃的面粉都是自己磨的,做饅頭包子和餃子,顔色都不如富強粉做出來的好看,更抵不上精白面粉了。
吃起來口感是不如富強粉細膩,但麥子的原香味更濃厚一些。
夏曉蘭舅媽泡得一手好泡菜。
紅皮白心大紅蘿蔔是主料,泡菜水裡有鹽、有紅糖,李鳳梅還會加點紅辣椒,泡出來的蘿蔔甜酸中帶着微辣,十分開胃。用來和肉搭配,那想起來就要流口水的。
和面的事是劉芬的活兒,調餡兒被夏曉蘭接手了。為此她還早起了一個小時,在廚房洗洗剁剁,包了兩斤餡兒的餃子。家裡隻有這麼多肉,夏曉蘭裝了滿滿兩搪瓷缸餃子,自己才吃了幾個,剩下的都給沒起床的濤濤留着了。
她還挺不好意思:
“我今天回來時再買點肉。”
肉是挺貴的,不過一天吃一斤,也不是吃不起。
夏曉蘭知道錢是攢的,但也不能賺了錢一點都不花。她可以不去看那些好衣裳,不去買擦臉的雪花膏,個人用品從簡,卻不能讓家裡人吃不飽。
李鳳梅趕她走,“你舅舅都收拾好了在門口等你呢,趕緊出發吧,哪裡要你買肉,我昨天讓屠夫留了半副豬肝,你和你舅早點回來。”
劉勇家的稻谷快收完了,今天又要請别人幫忙,李鳳梅晚上肯定要好好做幾個菜的。
劉勇已經把雞蛋都裝好了,推着自行車等她。
“你背對着我坐到後座,小心别把兩邊籮筐裡的雞蛋踩碎,你媽昨晚一邊收拾碎雞蛋,一邊心疼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