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第3頁)

夏曉蘭還沒去縣一中報道,劉芬仿佛望見了她前途似錦的未來。

讀書改變命運,國家分配工作,農村戶口轉城鎮戶口,端上鐵飯碗,和那些不堪的流言徹底告别——這樣的未來,雖然還霧裡看花般不真切,卻更符合劉芬的期許。

她情緒激動,竟捂着嚎啕大哭。

“聽你媽的話,好好念書,生意那邊别操心,再不行還有老舅呢,你怕啥!”

“是啊,你這孩子,一家人不準見外。”

劉勇和李鳳梅輪番上陣。

夏曉蘭都遲疑了,她是不是太着急,考上大學再做生意不行嗎?

不,風起雲湧的時代,她又不是那些注定會發光的牛人,不過是比别人多點後世的見識,不抓緊時間,她如何取得比上輩子更大的成就!

自己不是來當失敗者的。

夏曉蘭搖擺的心又變得堅定,賺錢和上學并不沖突,兩者要想兼顧,她會花費更多的精力。

那又如何?

她能辦到的。

她把嚎啕大哭的劉芬抱住:

“媽,你相信我。”

055:那就再考一次呗

縣一中也愁啊。

這種事也不常見,老汪和齊老師接觸過夏曉蘭,不想放棄這苗子,學校那邊覺得夏曉蘭有點太固執。學費給減免了都不行?比夏曉蘭還窮的,在縣一中也是這待遇,人家也是頓頓啃冷饅頭喝免費湯也要堅持學習,你夏曉蘭就不能吃苦麼。

夏曉蘭心想,這樣的苦她上輩子就嘗過了,憑什麼又要品嘗一遍?

她并不是不能吃苦,隻是沒必要的事,幹嘛要強迫自己去忍受。縣一中如果不同意,她就去二中報名,二中今年的高考更差,全校隻有兩個考上本科的。

夏曉蘭覺得無所謂。

之前心裡擔心,是她不知道自己還記得多少知識,梳理了一遍教材後,夏曉蘭對自己的水平心中有數。都說80年代大學難考,恢複高考前幾年,學生不知道如何學習,老師也不知道該教什麼。老師對高考的命題在适應摸索,經驗都是一點點累積的。

夏曉蘭上輩子參加高考是95年,距離77年恢複高考已經18年,且大學還未擴招,不管是老師還是學生對于“高考”的經驗都是83年的人無法比拟的。夏曉蘭曾經的文憑含金量并不低,她就是選錯了專業,她有學習的腦子。

在學校聽講,和自己複習,夏曉蘭更喜歡後者。

把曾經學過的知識再撿起來就行,她的理科向來不錯,丢分嚴重的語文和政治全靠背誦。不說名校吧,夏曉蘭自認考個重本問題不大。

她心裡有底氣,态度就很堅決。

學校那邊沒辦法,讓她又考了一次試。這一次,不再是不受重視的新老師監考了,也沒有把試卷一股腦發給夏曉蘭,而是一科一科的分開考,考完一科馬上就有該科的老師給閱卷。

先考語文,她還是老狀态。

等考數學時,她的語文卷子齊老師批改出來。

“考了66分。”

齊老師給氣得夠嗆。

你說夏曉蘭發揮的可真夠穩定,比上一次隻少一分!可齊老師眼睛疼啊,那些簡單的背誦默寫題,就是寶貴的拿分點,夏曉蘭就把它們白白扔掉——不行,夏曉蘭必須來縣一中上學,這個好苗子不能被語文成績拖累,自己非得給她把基礎補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