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章(第7頁)

袁洪剛每天都腳不沾地,廠裡的工人一直是三班倒,他這個當副廠長的也不可能太閑。前些日子他親爹把腳摔了,袁洪剛除了去過醫院一次,後來隻上門來看過一次,這是第二次。

上次他就瞧見劉勇了,對劉勇的行為吧他談不上喜歡,可人家真心實意來幫忙,袁洪剛當兒子的不能伺候受傷的老父親盡孝,也不可能說把劉勇給趕走吧?

劉勇可是幫着做了他這個當兒子都沒做到的事,袁洪剛怕他将來會提一些讓人為難的要求,看見劉勇就有點心虛。

也就現在的單位領導,大多數是真清廉,一心為廠子考慮,沒那麼多亂七八糟的思想。

要換了後世,像國棉三廠這樣大的國企,袁副廠長親爹摔斷了腿,還怕請不到人照顧嗎?隻怕不被看重的下屬,還搶不到這個活兒呢。現在是真沒人能想到這裡,袁副廠長還管着廠裡職工分房的事,因為很難做到人人滿意,他經常被廠裡的工人罵得狗血淋頭。

他這人身上瘦臉卻圓圓的,工人們私下裡叫他“袁大頭”。

袁洪剛不知道嗎?

他心知肚明!

可有啥辦法,有些工人從國棉三廠50年代建廠就來了,資格比他還老,他遇到胡攪蠻纏的也隻能捏着鼻子繞道走。那些工人也夠牛逼的,根本不怕廠子裡開除他們,國棉三廠的效益好,工人們能挺直腰杆從袁洪剛面前走過去,為了生産大事,袁洪剛還得反過來哄他們。

明明手握大權,偏偏沒有用武之地,既要忙工作,又要受老婆和老娘的夾闆氣,親爹受傷了都不能伺候盡孝……處在如此境地中的袁副廠長,面對劉勇這自來熟的,無微不至的獻殷勤,他能咋辦?

他一點都沒有老子就這麼牛逼,你拍馬屁是應該的怡然自得,袁副廠長他惶恐啊!

好不容易抽空回家一趟,得,老爺子去醫院複查了他又沒趕上。

老太太倒是給他包了豬肉餃子,袁洪剛吃的滿嘴流油,筷子還沒擱下,老太太就發話了:

“餃子好吃吧?今天這面還是小劉揉的,他手上的勁兒比你沒用的老娘大……你吃着小劉揉的餃子,人家又替你盡孝照顧你親爹,咋就這麼心安理得沒個說法?!”

老太太嘴裡的小劉在旁邊連連擺手,嘴裡念叨着應該的。

老太太對袁洪剛沒好氣:“你不能欺負人家小劉老實人啊!”

不知道内情的人見了這一幕,隻怕以為袁洪剛是撿來的,“小劉”才是老太太的親兒子。

“劉勇同志,你坐下說,咱倆好好談一談。”

袁洪剛也覺得人情越欠越多,他要用啥還?劉勇有啥事趕緊說,不損害廠子利益的話,他能幫就幫呗。

袁洪剛聽說劉勇是農村來的,還以為是安排子侄輩進廠之類的事,國棉三廠效益好,建廠之初的第一批工人也上了年紀,家裡的孩子長大了想進廠工作都要排隊,國棉三廠根本不缺工人。

廠裡有些人才四十多歲,為了給接班的後代騰出進廠名額,還得提前辦理退休呢。

一個蘿蔔一個坑,劉勇要是想求他幫忙進廠,袁洪剛覺得難辦,卻也要硬着頭皮試着解決。廠裡新招人都是工廠子弟,要不也是城鎮戶口,農村戶口的确不好辦……特别是他的一言一行,都被廠子那些鬧着要分房的工人們盯的死緊死緊。

“袁廠長,事情是這樣的,您看我不是進城讨生活嘛,沒技術也沒戶口,找工作不好找,就尋思着想幹個體戶。天冷了,在街上擺攤越來越不方便,也想把規模擴大點,好讓家裡的親戚也有個事做,就想開個店……聽說二七路45号那三間空着的門面是國棉廠的房子,就像讓您幫幫忙,看看廠裡是不是能同意租給我開個店。”

二七路那棟小樓?

袁洪剛印象可深了。

這房子扯來扯去的,都空着一年多了。原本國棉三廠在那裡搞了個展售門店,是把廠子裡生産的紡織品擺在那裡賣,其實是上一個廠子搞得門面功夫,三廠生産的東西有多少市場能吞多少,還要出口,哪有閑情搞那點零售業務。

後來又說那房子是私人的,國家打算還給原主人,那個小樓孤零零聳立在那裡,想分房吧個個都打破頭要争,人人都覺得那是個獨棟小樓,不肯退讓一步,廠裡面被搞煩了,幹脆把那房子暫時閑置……這都一年多了,劉勇不提,袁洪剛自己都快忘了。

私人從單位手裡租房子做生意袁洪剛聽說過,那些動作快的個體戶都開業了。

袁洪剛琢磨着這件事能不能辦成,随口問道:“你準備做啥生意?”

“賣服裝。”

劉勇也沒隐瞞,袁洪剛心想,在商都市賣衣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