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章(第8頁)

營業公告貼的是初五開門,别管初五生意如何,當老闆的肯定要盡量做到言而有信。

下了車就直奔二七路,一家人齊心協力搞完衛生都快中午。還在拖地呢,就有人進來試衣服,一上午也賣了兩條褲子和一件毛衣,夏曉蘭笑說是賺到了午飯前,劉芬卻讓她趕緊把大包小包的東西先拿回家再說。

他們從七井村帶回的行李,除了換洗的衣服,就是村裡人送的各種東西,有炒花生,有鹹菜之類的。

夏曉蘭拿鑰匙開門,院子門被從裡面拉開。

“于奶奶,您新年好呀!”

于奶奶點點頭,到沒有黑臉,不過臉色也沒多好:

“不是說昨天回來?我還以為你們這房子不租了!”

193:于奶奶的關心

于奶奶說話曆來不好聽。

夏曉蘭不僅習以為常,還從她這話裡聽出了關心的意味,夏曉蘭也覺得自己賤得慌,卻也解釋了兩句:

“怎麼不租,您這房子我住着舒服習慣。昨天有事耽擱了,我們臨時在安慶縣歇了一晚,我媽她們趕着去開店,這不是怕您餃子饅頭吃完了,讓我趕緊回來看看嘛。”

于奶奶臉色稍霁,嘴裡還挺嫌棄:

“你會幹啥活兒,包個餃子都捏不圓。幸好你腦子還不笨能念書,那雙手還是留着拿鋼筆吧!”

夏曉蘭就是說句客氣話,于奶奶一點面子都沒給留。

夏曉蘭老臉微紅,她包的餃子咋不圓了?捏得褶皺是難看點,煮的時候不破皮不就行啦,她上輩子是嶽陽人,魚米之鄉做面食本來就不擅長。

于奶奶也沒抓出這點不放。

她雖然時刻警惕着夏曉蘭母女,到底是孤獨久了的老人,慢慢也習慣了夏曉蘭和劉芬的存在。夏曉蘭母女倆回鄉過年前說過初四要返回,正月初五就得開門營業,于奶奶昨天沒見她們,怕她們是半路出了意外,又擔心是不是兩人不想租這房子了。

租金是一次性給了半年,可夏曉蘭搞得服裝生意挺賺錢,現在二七路45号的鋪子也租到了手,母女倆要是舍棄一點租金不稀罕,直接換了别的地方租也有可能。

就是這種擔心中,于奶奶晚上都沒睡好,本來打算改變下自己的态度,一瞧見夏曉蘭又沒了好臉色。

好在夏曉蘭不在乎,于奶奶松了口氣。

過年那幾天,家裡可真夠冷清的,不像現在,夏曉蘭放下東西又是擦桌子又是掃地,嘴裡還哼着歌,于奶奶覺得心情舒暢了好多。

大年初五街上還沒有多少路人,店裡的生意李鳳梅和劉芬兩個人能應付,夏曉蘭回家把衛生打掃了,在桌上鋪開信紙給周誠寫回信。

問山藥好不好吃,衣服大小是否合适,又問周誠大概何時會有假期。

想到周誠認識的人不少,又在信紙上添了幾句:

“不知道你能不能幫忙找到國外有關家居裝修的雜志,建築方面的書籍也行,我舅舅想要涉足這一行業,康偉甚至請他年後幫忙裝修房子,他要進京一趟……我可能也要同行,希望到時候我們會有見面的機會。”

夏曉蘭本來沒打算和劉勇一起去的。

不過這一樁活是替熟人幹,裝完了不滿意康偉估計不好說實話。

夏曉蘭就尋思着跟着劉勇跑一趟,起碼看一看康偉家的實際戶型,再了解一下京城能買到那些裝修建材。京城的建材種類肯定比商都豐富,不至于一盞水晶燈都要去羊城買,商都雖然是中原鐵路樞紐,在涉外方便遠不如京城。

商都人看見“藍鳳凰”的裝修覺得奢華,京城的涉外酒店裝修的才叫高檔。

康偉是見過世面的,他也不缺錢,他家的房子可以好好搞一搞設計。

夏曉蘭把信寄了,才慢慢往店裡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