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勇現在都學瘋了,經常把眼睛熬的紅紅,瞧上去比要高考的夏曉蘭還認真,劉子濤放學回家都不敢吵着他爸,自個兒乖乖學習,前天小測驗,劉子濤成績還進步了!
劉芬不想打斷她哥這股勁頭,李鳳梅也沒勉強。
夏曉蘭剛剛踏上去羊城的火車,劉芬就騎着自行車回鄉下——女士自行車小巧漂亮,車圈卻不如28大杠大,跑的也沒有28大杠快。女士自行車在商都市裡騎騎還行,要說跑鄉下的爛泥路,還得用劉勇那輛大自行車。
劉芬要回鄉下,也得帶點東西。
她這個是受夏曉蘭的影響,夏曉蘭從來不空手上門。這事兒不也得托陳旺達辦麼,人家陳村長把田地和宅基地幫母女倆争取到,你們這田地不打算自己種,還得給人說一聲。
但是帶啥東西回去?
劉芬對這些人情世故沒啥經驗,她從前也沒有走禮的資格啊,在夏家當人媳婦時就沒摸到過錢。
于奶奶十分無語:
“悶葫蘆,木頭人,戳一下才知道跳,也不曉得咋生出一個人精。”
女兒太精明,就襯托的當媽的傻。于奶奶念叨歸念叨,面對這樣連還嘴都不會的老實人,她不免要替劉芬操心:
“你們屋裡不還有煙?拿上一條煙,買兩包白糖、兩封挂面。你也别管你們村長讓誰幫忙種,東西送到了把要說的意思傳達到,包你每年都不用操心……啥時候想把田收回來自己種,這事兒你們村長還會給你解決。”
請客送禮都是學問。
于奶奶别的不懂,這事兒難道不曉得麼。
劉芬自己回去,請村裡人種田,這中間的“租金”該咋算?要說完全不要點東西,這田地被誰家拿去種幾年都不想還了。多好的事兒啊,白撿的田地每年能出糧食,還不用交公糧和提留款,開始會感激劉芬,到後來就成了理所當然。
給田的時候别人感激,收回田地時反倒是憎恨。
于奶奶見慣了這種事,就讓劉芬找村長。給不給“租金”,又該怎麼算“租金”,通通都由村長出面。不是說村長很有威信麼,這種事就得交給村長辦。别管村長給談成啥條件,劉芬隻要接受結果就行。
一個新年過去,于奶奶和母女倆的關系改善了很多。
“多管閑事”這個口子一開,于奶奶根本就停不下來。她說話的口氣還是不中聽,但肯掰開來給劉芬細講,掃大街的老太太咋了,劉芬活了快四十歲,見識遠遠比不上于奶奶。
劉芬也有别人沒法比的優點,她聽話!
以前她是誰的話都聽,逆來順受成習慣,現在她有了進步,誰對她好她聽誰的。
誰都比不上夏曉蘭在她心中的份量,現在夏曉蘭不是沒在嘛,于奶奶說這些是好心,劉芬就靜靜聽着了。照着于奶奶說的,她騎車回到七井村,就直奔陳家。
陳旺達還沒回來,劉芬就把東西交給了陳大嫂。
陳大嫂拍着胸脯打包票,這件事她公公肯定能辦好,她将劉芬拉到一邊:
“你們進城這個把月,你妹妹可是回了三趟娘家,我看她樣子挺急的,也不曉得找你啥事兒。”
217:張記生意不行了
劉芳一個月回來三趟?
劉芬都不敢信。
就算從前沒和娘家鬧翻,劉芳嫁去梁家後,一年能回來三趟都算多。有三趟沒見着面,算上年前回來吃飯和初二上墳,短短個把月,劉芳是回來5趟了才對!
劉芬就疑心她妹是遇到啥事兒要娘家幫忙。
她還沒想到給夏曉蘭介紹對象哪裡去,畢竟當時已經拒絕過,明确說了夏曉蘭現在有對象,劉芬也不會想到有人會如此執着。
和梁秉安感情不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