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芳把在商都的見聞回去一講。
說啥服裝店是李鳳梅開的,她大哥還出門幹泥瓦匠,語氣十分不忿:
“都不曉得心疼下自己男人啊?我看那店能賺不少錢,和人合夥的也不至于叫大哥去幹泥瓦匠吧?”
夫妻還是原配的好,李鳳梅前頭嫁過一次,雖然和她大哥劉勇生了孩子,心裡頭是啥想法誰知道呢!
梁秉安就覺得她嘴碎,“大哥都沒意見,人家夫妻倆自然曉得商量,是你這個當妹妹的該說的嗎?”
劉芳還說大哥偏心,不知道貼了多少錢給離婚的劉芬,連夏曉蘭都能去京城玩,買那麼多東西回來做人情,錢不還是劉勇貼的。
梁秉安簡直對她無話可說。
梁家也不缺這點錢,有啥好嫉妒的?難道要叫他梁秉安靠當個體戶的大舅子補貼過日子?梁秉安還丢不起那人!何況劉芳這幾年和娘家生分不少,劉芬離婚後帶着女兒住在娘家,同一個屋檐下朝昔相處,肯定會更疼夏曉蘭。
劉芳帶回來的消息,讓梁秉安不再擔心。
應該是劉勇和李鳳梅得了貴人相助,才在省城開了店面。梁秉安不指望着大舅子救濟,卻也不會去得罪有關系的大舅子。但劉勇發财和劉芬母女是兩回事,劉勇可能要補貼劉芬母女,他卻有自己的老婆和兒子,總不能劉勇賺到的錢,劉芬和夏曉蘭能敞開手腳用。
梁秉安覺得給夏曉蘭說親的事依然大有可為。
253:河東樊家
“外甥女應該會經常在服裝店裡幫忙,你明天上門兒去見一見李阿姨,約她去省城逛逛街,李阿姨見到了真人,這事兒差不多也算成了。”
要挑兒媳婦的人就是李阿姨,劉芳就是嘴皮子都磨破,奈何劉芬母女在這方面是個榆木腦袋。夏曉蘭也是年輕小姑娘,處了個對象舍不得放手,梁秉安懶得再勸,幹脆讓樊家人自己去看。
那樊家人要瞧上了,嫁不嫁也輪不到夏曉蘭做主。
現在她是年輕不懂事,将來隻有感激他這個當姨父的。
劉芳和梁秉安嘀咕了半天,到了樊家怎麼說,劉芳也是琢磨了又琢磨。
梁秉安的幹部身份也就在鄉下人面前牛氣,在河東縣,梁家和樊家還差了台階。河東是樊家的大本營,這些年将河東縣經營的像鐵桶一般,就算外地來的縣尊也要拜拜樊家的碼頭,不然在河東縣不好展開工作。
梁秉安這些年職位升遷馬馬虎虎,他總覺得自己是結婚時沒考慮好。
如果能和樊家結親,梁秉安在事業上就不是孤立無援。
劉芳和李阿姨一直有來往,李阿姨特别喜歡梁歡,要不是梁歡年齡太小,梁秉安肯定把梁歡嫁到樊家去。梁歡一是年紀小,二來考上大學還有大好前程,梁秉安總想着要利益最大化。他的女兒麼,等嫁人的時候一定挑個更好的……脾氣太差,家裡還得好好教幾年。
劉芳嫌棄自己分到的禮物和外人一樣,說要去樊家,劉芳想了想,還是把兩盒稻香村的點心和全聚德的烤鴨提上。樊家又不缺點吃的,上門探望,總不好空着手去。這點頭,鐵皮盒的點心看着很是高檔,劉芳送的心安理得。
咋不能送了?
點心和烤鴨,不也是她用兩罐奶粉換來的麼!
當然,她今天要是提着兩罐洋奶粉去樊家更有面子,不過夏曉蘭沒主動說給,劉芳也不會厚着臉皮要。李阿姨家在河東縣有一處老院子,就在縣城邊兒上。不僅是李阿姨在那裡住,還住了一些其他人。李阿姨的兒子卻不住在老宅子裡,縣裡面給分了房子,早就自己單過的。
樊家在河東縣紮根好多年,老院子的年頭也挺長,說是在縣城邊上,其實門口的路特别平坦。
每次劉芳到樊家來,都會嫌棄自己的房子小。
樊家獨門獨院,明明是在縣城邊兒上,卻比農民人的房子還大。樊家的房子也和農村的房子不一樣,雖然顧及着影響不好,沒有大肆蓋樓房,平房和平房它也大不同啊!進了大門就能看出來,院子是精心維護的,頭頂的大樹上了年頭,夏天時特别涼快。院子裡還有個水池子養着金魚,看了這魚劉芳才知道,原來有人養魚并不是為了吃。
紅紅黃黃的魚在鋪了鵝卵石的池子裡暢遊,陽光好的時候,這一池子波光粼粼的,瞧着多富貴呀!
外甥女夏曉蘭就要嫁進這樣的人家。
偏偏二姐和外甥女都不領情,劉芳也是怄了一肚子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