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章(第6頁)

特别是黃嫂快餐生意好了,夏曉蘭依然沒有挾恩圖報,雙方的關系自然能長久和睦。

“大娘,我吃過早飯出門兒的。”

“吃了也再吃點!大早上的,騎車也使力氣,給你煮碗清湯面吧!”

黃嫂在竈台前操作,不由分說就把面仍在了鍋裡。夏曉蘭的習慣和别人不太一樣,早飯喜歡的是清淡,黃嫂都記着,夏曉蘭也覺得心裡暖呼呼。是啊,“蓋澆”是夏曉蘭教的,卻也不是純粹為了幫忙,主要目的是要給‘張記’找麻煩……夏曉蘭是不求回報,黃嫂能惦記她,夏曉蘭依然會感到開心。

坐下來,夏曉蘭才發現對面的張記沒開門。

“大娘,張記咋了?”

黃嫂婆婆還沒說話,黃嫂把一碗加了荷包蛋的骨頭湯面端上來。

“你先吃,吃完了我慢慢和你講。”

奶白色濃稠的湯汁,恰到好處的勁道面條,淡淡的胡椒味兒,面條旁邊是兩個荷包蛋,金黃色的蛋黃呈半凝固狀态,是糖心荷包蛋……夏曉蘭吃了幾筷子,面條下還另有玄機,藏着半隻炖的軟爛的豬腳。

“嬸子,這哪裡清淡了?”

不放辣椒就叫清淡啊?分明是一碗大葷的面。

“吃你的,你們這些要念書的學生,就該好好補一補,學習太費腦子!”

一中的學生們為啥愛來黃嫂快餐,開始是跟風,後來發現同樣是吃蓋澆飯,他們的那份“蓋澆”似乎要比其他客人多一點。黃嫂看似一勺子不偏不倚,卻深谙了食堂阿姨打菜的風格,同樣的錢,一中學生盤子裡肉就要多兩塊。

有眼尖的客人提出反對意見,黃嫂說學生們念書用腦子辛苦,多吃兩塊肉咋啦?

倒把客人鬧個大紅臉。

黃嫂這樣的舉動,很快赢得了一中學生們擁護。一邊是對“張記”的惡劣評價,一邊是黃嫂做好人,一中的師生們自然會選擇黃嫂快餐。

夏曉蘭把一碗面吃完,黃嫂才講起對面張記的事。

“原來你大伯兩口子開店是瞞着家裡,過完年他們家生意變差不少,就把在店裡吃閑飯的那女娃給辭掉……然後夏家人全都知道張記的老闆是誰,就夏家那個老婆子多麼潑啊,撺掇着你大伯兩口子幹架……一會兒是夏家人來鬧,張家人也來幫忙,兩家在張記打了好幾次架,店裡的東西都砸光,我看張記的生意是做不下去了。”

黃嫂知道的多清楚啊。

都在她眼皮子下發生的事,張翠被打得鼻青臉腫牽着兒子回縣裡,娘家兄弟還靠她養呢,肯定要替張翠出頭。張家找夏長征算賬,夏長征被搞個措手不及。

他倒是想得好,還以為是兩口子配合“演戲”,堵住夏老太要搬進城的想法——挨打的又不是夏長征,他想的太理所當然,張翠進城比夏長征要早,整天被夏子毓灌輸一些思想,她可不是從前那個忍氣吞聲的鄉下女人了!

258:他配不上小孫老師

女人的地位為啥不高。

古時候封建禮教束縛了女人做官和經商,現在都是新社會,國家輿論強調的就是“女人能頂半邊天”。張翠自己能賺錢,‘張記’可謂是她一手一腳,從無到有給攢出來的。當然,夏子毓念高中時,夏家每個月都給母女倆在縣城吃住的生活費,這些錢就被張翠下意識忽略。

她就知道,‘張記’是她開起來的,男人夏長征來了縣城幫忙,每天就是騎着自行車去肉聯廠拿拿貨,剩下的時間就是當翹腳老闆,往店裡送食材的小攤販們都捧着他,喝酒打屁,啥正事兒都不幹。可以說‘張記’有沒有夏長征都不影響。

張翠之前不吭聲,那也是多年的習慣,要給男人面子。

可她的性格和劉芬完全不同,夏長征一動手,張翠心裡的火就壓不住了!

錢是她賺的,夏長征說動手就動手?

她兄弟張滿福和弟媳江蓮香在店裡能幫多大的忙,幹活偷奸耍滑整天沖着一中男學生發花癡的夏紅霞,能和張滿福兩口子比嗎?!店裡生意要是好,張翠不介意每個月花點錢把夏紅霞養着,就當堵夏家人的嘴。過完年‘張記’的營業額大幅度縮水,張翠和夏長征想不到扭轉局面的辦法,不把店裡吃閑飯的人送回去咋辦!

夏紅霞一回去倒好,整個夏家的槍口都對準張翠。

把娘家兄弟開掉,請夏紅兵和王金桂來店裡幫忙?再把婆婆也接到縣裡住着享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