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過和談歸和談,這次要一次性把夏家人給治住。
張翠的底氣特别足,娘家來了不少人,就在夏家院子裡擺了桌子,當面說個清楚。
夏老太難纏,張家人以前可沒有這麼有底氣,現在看夏老太陰着臉,個個都覺得快意。
“親家,你說長征兩口子也鬧了這麼久,好好的店面都搞到關門,多賺錢的買賣,現在就瞧着别人賺錢……唉,個體戶也不是哪個都能幹,親家你說是不是?”
夏老太哼了一聲,“你生的好女兒,夏家沒分家,瞞着全家自己賺錢,反正也不拿錢回來,那店不開就不開!”
張翠她媽不肯讓步:
“這都啥年月,分不分家都是老黃曆的規矩,連國家都把田地分到個人名下,親家你當還是生産隊吃大鍋飯啊?店開不開,是長征兩口子的事,今天老婆子就把話擱下,要是夏家不分家,那就按咱家張翠的意思,早點去和長征把手續辦了,該咋辦親家你也曉得,子毓她二叔不是先離了?”
離婚丢大臉,要是張翠從前敢說離婚,娘家人都不放過她。
可現在鬧成這樣,娘家人覺得離婚也挺好。
不離婚張翠要替姓夏的賺錢,離了婚,張翠賺的錢都是娘家的。
娘家咋會嫌棄有本事的女兒離婚,一切都是為了利益,錢能解決大部分偏見,名聲不好聽,名聲有大團結管用?
分家?
夏老太想破口大罵,張翠她媽就等着夏老太罵出口。
罵的越狠,張翠越是能下定決心。
夏長征急眼了,讓夏老太談,兩家人肯定又要翻臉。
“媽,您說咋辦,都聽您的!”
這聲“媽”是對夏子毓姥姥叫的,夏長征從前管老嶽母叫嬸,對女婿和媳婦的雙标可見一斑,媳婦就得叫婆婆是媽,女婿好多都還管嶽父嶽母叫叔、嬸。張翠以前在夏家地位也不見得多高,夏子毓沒有展露出與衆不同的念書天賦前,夏老太對三個兒媳婦都刻薄。
最刻薄的就是劉芬,張翠不是最喜歡的兒媳婦,王金桂才是,王金桂又饞又懶,可一連生了兩個兒子啊!
夏長征也沒多看重自己老婆,夏家人都一個德行,他叫老嶽母是嬸有啥錯,夏大軍還不上老婆娘家呢。
今時不同往日啊,現在也規規矩矩叫老嶽母是“媽”,夏老太怄的半死。
夏紅兵和王金桂面面相觑,張翠是鐵了心要分家,夏老太被逼的同意的話,他們兩口子也攔不住的。夏老太是用孝道壓着一家人,那夏長征和張翠現在就擺明了,不聽夏老太的話,能把他們罵死還是掐死?
張翠她媽也沒客氣,第一條提的就是分家。
第一,夏長征和張翠常年不在家吃住,沒理由要管着一大家子夥食,錢各用各的,交公糧和提留款也各算各的。
第二,夏老太不能跟着兩口子去城裡住,影響兩人做生意。但兩口子給夏老太養老,每月負責出錢,夏老太還跟着老三夏紅兵住。
“一個月給親家20塊,每月再加20斤大米和5斤油,就算城裡人退休也沒有這樣待遇的吧?”
20塊,就想把夏老太甩掉?
夏老太陰郁的眼神掃過衆人,“子毓曉不曉得?”
“子毓在京城念書,和她說這個幹啥,子毓的意思是爹媽不離婚,要不今天咱們能來夏家?”
每個月給20塊錢,20斤米和5斤油,這個贍養條件在十裡八村比比,已經非常不錯。農村一般分家贍養老人,肯按時給糧油就不錯,隻要不是癱瘓在床不能動的,别說像夏老太的年紀,就算七八十歲,能動彈的都要幹活。盡量自己幹點活,給兒孫減少負擔。
夏老太年輕時辛苦,如今提前享了老封君的福。
一個月20元,一年才兩百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