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4章(第2頁)

如果不選什麼精裝書,隻挑便宜的買,也就是幾百塊錢。這筆錢,還是在夏曉蘭同學的承受範圍以内的吧?難得夏曉蘭畢業後還沒忘記高中母校,就在安慶縣一中上了一年學,到校的次數都屈指可數,卻不忘一中的培養,孫校長十分欣慰。給夏曉蘭回信後,他還把信上的一些内容當着全校師生念。

這是高考狀元對學生們的激勵嘛!

大部分人也的确聽得津津有味,沒有互聯網的年代,遠在豫南省安慶縣這種地方,他們到哪裡去聽這樣的經驗分享?考華清是不要想了,但是大學那麼多,别的學校還是可以想一想的。

下面的學生,也有死死盯着地面的——梁歡不知道自己為啥要來安慶一中讀書,夏曉蘭雖然去了京城,這裡好像還籠罩在“夏曉蘭”的陰影下。

到處都是“夏曉蘭”,班上的老師平時把這個名字挂在嘴裡。

學校的光榮榜上貼着照片和簡介。

學校大門口的橫幅還顔色鮮豔的很呢!

這還不夠煩啊,現在還把學生叫到一塊兒,連夏曉蘭寫來的信也要念一念,主題是學習夏曉蘭同學的精神,去了華清學習還惦記着母校的文化建設,要給圖書館捐書……梁歡簡直要崩潰!她想回河東縣去,哪怕在原來的學校,她已經不是風光的梁大小姐,那也不用時時刻刻都聽見“夏曉蘭”啊。

考上華清了不起啊?

能有多好!

華清大學裡,全是成績好的學生,夏曉蘭這樣的土包子去了還能像高考那麼優秀?

梁歡就不信那邪。

信裡把華清大學說的再好,指不定在華清過得啥日子呢!梁歡充滿惡意的想。

不這樣想,她的自尊心受不了。

……

夏曉蘭在華清大學過得如何,不僅梁歡在猜測,夏子毓和王建華也會猜測。今年的國慶35周年慶典,京城師範學院的學生,也能參加慶典。不過師院就沒有儀仗隊了,就是單純的遊行隊伍。

夏子毓和王建華都在其中。

打聽到華清的遊行規模,王建華還在想,會不會看見夏曉蘭?

新生說不定也要參加遊行的,就是不知道那麼多人,他能不能把夏曉蘭認出來——當初為了對夏子毓負起責任,王建華選擇對夏曉蘭放手。那時候他告訴自己,夏子毓比夏曉蘭更适合當他志同道合的人生伴侶,他也沒想過,夏曉蘭竟然能在一年後考上華清啊!

王建華的内心,真是極為複雜。

456:和曉蘭差着等級呢(2更)

親朋好友,過去的師長,在惦記着夏曉蘭,希望她已經适應了華清大學的生活,在學業上取得更高的成就。

有嫌隙,有仇的,則巴不得她在華清大學處處不順利,失去光環,泯然衆人。

當然,這些人也隻能如此安慰自己了。就說夏曉蘭和夏子毓,在80年代初期考進華清和考進師院,家庭背景相似,兩人畢業後的起點卻不一樣。夏曉蘭如果在校期間表現優秀,分配工作時絕對能去很好的單位。師院畢業的夏子毓就不同了,有的單位優選華清、京大,中科大的學生也很受歡迎,後面還跟着人大、京師大……京師院麼,名字和京師大差一個字,卻排的有點遠。

這種差距,王建華有個在高教司工作的親爹,勉強能拉平吧。

但夏子毓是沒有的,她的家庭背景和夏曉蘭豈止是相似,兩人分明是同一個農村家庭出來的。夏曉蘭父母離婚,親爹夏大軍都失蹤大半年了呢。夏子毓原本是比夏曉蘭強一點,她父母還開了一家小吃店,雖然在分配工作時提供不了什麼幫助,家裡經濟至少還行。

現在好了,夏大軍失蹤,夏長征幹脆就成了斷手的廢人。

夏子毓有這個爹,還不如像夏曉蘭那樣沒有呢,夏大軍幫不上忙,現在起碼不是拖累啊,夏長征卻實實在在拖累着夏子毓。雖然暫時擊退了柳珊這個情敵,王廣平對她也頗為看重,冉淑玉說要還錢給夏家,并要見一見夏子毓父母。夏子毓想來想去,還是暫時婉拒。

現在還不行,她爸那樣,見面能說啥。

她媽在京城也沒站穩腳跟,跑到王建華父母面前,說不定就把她辛苦建立的一點好感給擊碎。

夏子毓肯定不會對王建華放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