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兩口這裡也不缺什麼保健品,夏曉蘭之前去鵬城帶回了不少海鮮幹貨,除了即食的分給室友,其他都拎來周家了。
周奶奶心疼她個小姑娘花錢,可不就是拼命要塞東西給夏曉蘭麼。
反正那熱乎勁兒,關慧蛾都不想看。
周誠大伯母就更難受。
周奶奶就是偏心,偏心周國斌和周誠還不夠,現在連周誠的對象也偏心上了!
什麼自己買的什刹海四合院,周誠大伯母就不信那邪,要說周誠沒私下裡給貼錢誰信?
周誠大伯母回家翻了翻存折。
周文邦每個月工資有兩百多塊,加上獎金和單位發的各種東西,一年的收入大概能有七八千塊。這已經是很高的工資了,要不王廣平返城,也不會心心念念想着從前的職務。
大伯母在工作上不如關慧蛾努力,一個月工資和獎金加起來不到200塊,一年下來頂天能有2000塊。
周怡的工作就是放羊吃草,每個月的工資還不夠周怡自己花,她這邊不能算入家庭總收入。
周文邦夫妻,全年各種收入加起來,也有小一萬。
除掉七七八八的開支,能存下來幾千。
但兩人的工資也不是一開始就這麼高的,周誠大伯母聽說夏曉蘭一個農村丫頭都能在什刹海買房,回去翻了翻家裡的存折,也不過才幾萬塊。
再一打聽什刹海那邊的房價,幾萬塊能買個特别小的院子。
大伯母心裡很是煩躁:
“真是農村人,幹個體戶賺點錢就忍不住嘚瑟。”
周怡趕緊安慰她媽,“她那是外地人,才需要自己買房,那咱們家不是有國家分的大房子麼。”
大伯母一想也是這理。
國家是按級别分配住房,每個月象征性給點租金,以周文邦的收入來算,根本不是什麼負擔。
“你說的對,我也是糊塗了和她比,要讓你去擺地攤幹個體戶,我還舍不得呢!”
夏曉蘭就算知道周誠大伯母的想法,也不會生氣。
人家想的也沒錯。
周怡可以遊手好閑的,那是因為父母努力,周家上一輩有機遇,兢兢業業打下的基礎。
夏曉蘭的起點差了,但她可以從自己這一代努力,上要讓長輩過上好生活,下要努力給她後代打下好基礎。
時代雖然在巨變,對周誠大伯母的影響卻不會太大,隻要周文邦不違紀亂法,周文邦家也不需要買什麼房子。
周誠牽着夏曉蘭的手舍不得放,兩人能相處的時間真短呀,夏曉蘭因為他考來了京城,周誠卻要去冀北省進修學習兩年。這是周誠都沒有預料到的事,幸好冀北省離京城并不算太遠。
就是因為這種客觀條件拉開的距離,周誠和夏曉蘭都覺得要好好珍惜在一起的每一分鐘。
不必說太多炙熱的情話,彼此靠近一點,不管說什麼都是高興的。
“曉蘭,你等我兩年。”
等他兩年做什麼?
周誠不必說,夏曉蘭也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