甯彥凡也不知道人是不是還活着。
但總要給于奶奶一個希望。
老太太還能活幾年,帶着希望等,總比完全沒有指望強。
于奶奶等的家人,在美國?
夏曉蘭心中一動,幹脆推門進去:
“您就搬來京城住吧,有機會,我一定替您找人。”
書房的房門半掩着,不就是讓她有偷聽的機會嗎?甯彥凡都把話說開了,夏曉蘭覺得自己也到了表态的時候。于奶奶唯一的執念,大概就是出國失去聯系的家人。
别的不好辦,找人還是有辦法的。
國内這樣找人是大海撈針,甯彥凡說的沒錯,在前些年華國和世界差不多都是割裂封閉的狀态。尋親當然要交給專業的人去辦,資本主義國家,還是資本說話。隻要有美元,可以找私家偵探,可以在電視台打廣告,找到人的幾率總是要大點的。
于奶奶一下子站起來:
“隻要你能替我找到他們,二七廣場的那棟小樓,我就送給你了!”
于奶奶的眼睛太毒了,夏曉蘭簽十年長約,她就知道夏曉蘭想要那棟樓。夏曉蘭真沒想過要省這點錢,她是想把小樓買下來的。
不過于奶奶不肯占人便宜,夏曉蘭就幹脆答應下來,讓于奶奶放心。
“那我們就一言為定。”
590:口說無憑協議為證(2更)
甯彥凡和于奶奶口中的“小易”,是于奶奶的兒子,全名叫徐仲易。
于家有過兩次出國潮。
一是建國前,二是60年代中期,于奶奶的兒子徐仲易就是60年代中期出國的。
那時候風雨欲來,察覺到不尋常的氣氛,于奶奶和丈夫将獨子一家送出國。這個舉動固然讓徐仲易逃開了一場動亂,卻也為于奶奶和丈夫帶來了滅頂之災。
徐仲易出國後隻寫過一封信來,信根本沒有到于奶奶手裡就被人沒收,信上寫的什麼于奶奶不知道,這是徐仲易出國後唯一和國内的聯系。
小20年過去,于奶奶不知獨子一家是生是死,沒有等到消息,老太太有病都硬挺着,不肯輕易把命交給閻王爺。
徐仲易那封信是從美國舊金山寄出的,那裡有大量的華人聚居,舊金山是唯一的線索。
甯彥凡托人打聽,也親自去過一趟舊金山,因為不能過久停留,都是一無所獲。
夏曉蘭說請私家偵探,在報紙和電台登廣告,都是後世最常見的尋人辦法。
特别是後兩種,影響面非常大,很容易找到人。
然而問題也在這裡,于奶奶手裡沒錢。
二七廣場的小樓,于奶奶早就想賣掉,這麼多年于奶奶也算是看穿了,人活着比錢财本身重要,手裡的浮财舍了就舍了。賣小樓一時找不到合适的買主,于奶奶幹脆将房子“送給”夏曉蘭,值錢的并不是小樓,而是二七廣場那塊地皮。
于奶奶這點基本的商業素養還是有的,國家現在又允許老百姓做生意,二七廣場地段的房子,隻會越來越值錢。
不管以後值多少錢于奶奶都不後悔,隻要夏曉蘭能找到人,她就把房子送給夏曉蘭!
“産權你不用擔心,我豁出去這張老臉,也會把另一半産權完完整整從國棉三廠手裡要出來。”
夏曉蘭當然不是擔心這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