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是那個王建華,确實夠讨厭的。
季江源也不明白,夏曉蘭和周誠處對象呢,王建華還敢找上門叽叽歪歪的,周教官看起來可不好欺負。季江源不喜歡用“特權”和“階級”将人劃為三六九等,但有些人喜歡,他不得不入鄉随俗。那要照華國的國情,王家是比不上周家,季江源本人就深有感觸。
季江源想說話,又意識到自己如今在夏曉蘭同學眼裡,恐怕也和王建華一樣讨厭,他就繼續閉着眼睛裝睡了。
要夏曉蘭說,季江源是想多了。
她真正讨厭的還是季雅,季江源是被牽連的,肯定得排在王建華後面。
王建華又要排在夏子毓後來,誰是“殺人兇手”,誰才是不能被原諒的。校車搖晃着,到了京城外國語學院,還不到早上八點。
夏曉蘭跟着林老師幾人一起吃早飯。
這些都不要個人出錢,全是學校承擔。想想也是,要讓外地的學生特意來京城參加決賽,還得自掏腰包,買車票都要吓退一幫人,出門在外還要吃和住,一般學生也承受不起!
“9:00-10:30是筆試題,考完筆試才是口試。口試題怎麼考,平時也反複在練習了,你們按照正常的水平發揮就行。”
口試卻是練過很久了。
也不複雜,分為三部分,第一是英語自述,就是用英語介紹自己,說說為什麼喜歡英語之類的,時間控制在3分鐘。
第二是故事複述,先聽一段音頻短文,聽完給1分鐘組織語言和整理思維的時間,然後用自己的方式開始複述這個故事,時間要控制在5分鐘以内。
第三是抽個話題,圍繞這個話題闡述自己的觀念,就像夏曉蘭上次複試抽到了環保,這類題目出現的頻率很高,這個時間也是5分鐘。
一個學生的口試部分就要15分鐘左右,全國200個學生,豈不是要3000分鐘,換成時間是50個小時?
教育部顯然早有準備,筆試在10:30分結束,收卷後馬上就進行閱卷。
最終能走到口語部分的,不過是20名選手。
被淘汰的180名選手,都是此次英語競賽的“三等獎”。
剩下的20名選手,電視台就要來錄像了,剪輯出表現精彩的在電視上播放,夏曉蘭覺得挺有噱頭的,就是競争的過程比較殘酷。
她覺得被淘汰的180名“三等獎”,出國當交換生的幾率基本為零。
怎麼着,也要闖入口試環節才行。
夏曉蘭舒展了一下手指,筆試題的難度究竟有多大,她心裡也沒底的,她念大學那會兒,也就參加過四級考試,後來自學英語是用在工作中,完全沒有考過雅思和托福,無從知道自己的水平标準。
高考英語滿分不算,對夏曉蘭來說太簡單了。
630:攝制組的忙碌(4更)
8:30分,就開始領準考證了。
按學校來的,全國一共就200個學生進入決賽,還真有的大學是挂零鴨蛋!
真要進入決賽的,學校送學生來參加決賽的經費肯定是有的,再窮的學校不至于摳門成這樣,好歹是國家公立大學。
林老師把準備好的個人照片交上去,發準考證的讓她自己貼,貼好後刷刷蓋上章,林老師就擠出來了。
把準考證發夏曉蘭手上,還不忘囑咐夏曉蘭别緊張。
“好好發揮,你可以的!”
林老師也算摸到底了,當時華清參加複試的,絕對有英語水平不輸夏曉蘭的,怎麼最後就夏曉蘭進入決賽了?她發現夏曉蘭特别擅長應試,别管題難題簡單,夏曉蘭拿到卷子特别淡定。
不着急就先赢了一半,有的人平時學了一肚子知識,到考試的時候緊張到想不起來,有一百分實力都沒用,還不如隻有八十分實力的,穩打穩紮,把所學所知都用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