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種競賽都是一樣的套路。
拿滿分基本不可能,就看誰能在規定時間内拿最多的分,這需要考生學會取舍。
一道2分的題糾結了幾分鐘都舉棋不定,有這時間都拿到多少分了?
夏曉蘭是争分奪秒刷題,收卷的鈴聲響的時候,她遲疑着寫下最後一個單詞,好險連作文都寫不完。這些題,考的真是古怪又刁鑽,生僻詞很多,夏曉蘭拿到都發麻,聯系上下文猜呗,還能怎麼辦!
“停筆了,都不許再寫了!”
監考老師挨個收考卷,夏曉蘭确認自己名字和學校寫對了就不遲疑交了卷。
走出教室,林老師就在那裡等着。
“走吧,好好休息下,中午一點就知道閱卷結果了。”
林老師看夏曉蘭的眼神就是看愛徒,賀教授其實也挺喜歡夏曉蘭,開小竈的過程中說她很有語言天賦,問她要不要轉到外語系——外語系又輕松又高端,優秀畢業生都是翻譯或者外交部,哪裡像建築系,以後分配工作很辛苦。
夏曉蘭堅持留在建築系,她對建築的熱情剛剛燃起來,學完一學期的基礎課程,怎麼會轉系!
杜兆輝還說世界上沒幾個知名的女建築師,夏總是很不爽的。
考完試就是閱卷,所有學生都在焦急的等待閱卷結果,電視台的攝制組也忙活了一上午,拍了批改試卷的鏡頭,他們就要趕緊吃飯。
教育部的領導說要一起吃飯,攝制組的人隻能急沖沖趕去。
“這位是高教司的王司長,高教司的詹科長……”
飯店包廂裡已經坐着不少人,除了教育部的領導,還有這次的主評委徐國璋老師。
老爺子今年已經70歲,頭發白了,人也瘦,太陽穴和臉頰的地方布滿老年斑。攝制組的左右看看,不知道該坐在哪裡,王司長倒是很熱情:
“電視台的同志們都辛苦了,知道你們拍攝任務很重,那也不搞虛禮面子事了,趕緊落座吃飯!”
631:走後門的夏同學(1更)
詹科長偷偷想翻白眼。
英語競賽的事,根本不歸王廣平管,前些天鬧得笑話還不夠大家看麼。
高教司一口氣接到四所大學的投訴,司長都快把自己的頭發揪光了,王廣平這才老實多久啊,又想搶功勞還是怎麼的?
詹科長就冷眼瞧着王廣平接管了整個局面,禮賢下士和攝制組的人親熱,不知道要耍什麼花樣。
當一個人不要臉,偏偏還是上級時,就很不好對付。
詹愛群身邊坐着的就是徐國璋老師。
老人家沒理會這滿堂的熱鬧,慢慢的夾菜吃,詹愛群将一盤軟糯的炖肘子往徐老師面前端:
“您老受累了。”
徐國璋咽下嘴裡的食物才搖頭:
“小詹同志,這種競賽是好事,我願意多受累幾次。”
競賽就有輸有赢,徐國璋不是覺得這樣的輸赢有意思,而是競賽能帶來正面效應。老爺子從1949年起就在外國語學院執教,70高齡依然在教育一線,81年的時候徐國璋就成了博士生導師……願意當英語競賽的評委,也想有更多的人了解英語,對英語産生興趣。
競賽嘛總有個輸赢獎勵,教育部還會送優勝者去國外當交換生,徐教授自己就曾留學英國,年輕人多出去走走是有利的,開闊視野和胸襟,人生那麼長,說不準有多少磨難,胸襟開闊的更能扛過!
詹愛群給他端肘子,徐教授也沒拒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