隻怕真實目的是為了當交換生,甚至進一步“公費留學”。
徐國璋陡然對詹科長冷淡,就是覺得詹科長也一定事前被王司長打好了招呼,兩人都是高教司的同事,沆瀣一氣,讓徐國璋不想親近!
“好好一個競賽,被人搞得烏煙瘴氣。”
一個評委忽然小聲說道。
這件事要不嚴查,對其他學生哪有公平可言,高教司的副司長也不能一手遮天吧?
僅僅是不讓作弊的人拿名次還不行,華清的學生就能作弊?
查出來,就該嚴懲。
如果在英語競賽裡作弊,在其他人考試裡是否也作弊呢。
“84屆的,也就是大一新生。”
數一數進入決賽的200個大學生,大一新生還不超過3個!
而進入前20強的大一學生,有且隻有夏曉蘭一人,包括徐國璋在内的三個評委都沉默。
徐國璋年紀大,資格老,也最無顧慮。
“問一下華清那邊,把這個夏曉蘭的檔案調出來看看。”
如果夏曉蘭的優秀,都是建在“作弊”基礎上空中樓閣,徐國璋是不願意包庇的。
……
進前20強了!
口試部分夏曉蘭倒是不緊張,現在好多人都學的是啞巴英語,夏曉蘭上輩子是為了工作學的,從當推銷員的時候,為了看得懂設備說明,到後來和外國廠商溝通,她很是下了一番苦工夫。學英語是為了用,夏曉蘭自覺口語水平還不錯。
林老師高興的很,賀教授對夏曉蘭和鐘彩也再三勉勵。
電視台的攝影組扛着機器過來。
“首先恭喜華清大學兩名進入口試環節的同學,能向觀衆介紹下自己嗎?”
攝像機的紅燈亮着,表示已經進入了拍攝環節。
鐘彩要稍微緊張點,主要是攝制組來的突然,扛着機器就直奔這方向,目标很明确。
緊張歸緊張,對于決賽有電視台錄制,也算早有準備,自我介紹還不容易呀,華語版的說了,還能來段英語版的呢!
輪到夏曉蘭了,她也是簡單說了兩句。
說完了,攝制組的記者仿佛意猶未盡,追問了一句:
“夏同學,你參賽的目的是什麼?”
這還用問麼,當時替自己和學校争光,後來知道有交換生名額,夏曉蘭就更想拿獎了。但夏曉蘭肯定不能這樣回答,她一本正經的對着鏡頭:
“……謝謝,我覺得競賽是重在參與,這個過程我們能收獲比結果更重要的東西。”
這也不算編瞎話,競賽逼的夏曉蘭在這段時間不斷進步,她自己的英語水平的确提高了。如果之前是自由交流無礙,現在是把她丢到英語系國家求學沒問題,
不知道為啥,夏曉蘭發現提問記者的表情有點怪異。
好像喉嚨裡堵了什麼東西,吞也不是,吐也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