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4章(第5頁)

“不行、不行的,我咋能和湯市長——”

夏曉蘭挨着她媽坐下,“沒啥不行的,你倆都是前段婚姻不順,都是單身,你有個女兒,他和前妻有個兒子,年齡上他比你大幾歲,也算年貌相當。工資他一個月幾百塊,勝在穩定和各種福利好,你是搞個體經營的,每月賺的錢數不定,不說賺的錢,你管理兩家服裝店的工資,不會比他工資少……如果一定說你倆不行,不是你們家庭條件不一樣,是你們一個在鵬城,一個準備去京城。媽,這是異地戀啊!”

劉芬原本心裡很慌,被夏曉蘭一說,她思維都跑偏了。

李鳳梅偷偷擰她一下,“你這丫頭是不是傻?”

夏曉蘭被舅媽用實際行動教育,她覺得委屈,差距當然是有的。别管誰說人人平等,看看小老百姓對有錢有權者的敬畏,真正的平等太罕見了。

夏曉蘭這樣說是想讓劉芬心情輕松,說啥再婚太遠了,有适合的對象能嘗試着交往下——夏曉蘭以前就是這種态度對周誠的,然後發現根本不行,周誠都接受不了這種觀念,劉芬和湯宏恩這代人更接受不了。

改革開放的沖擊還不大,在85年,社會的主流思想就是:男女的交往,就該是以結婚為前提的,否則都是耍流氓!

湯宏恩的态度就很端正,夏曉蘭胡亂教她媽,不成了玩弄别人的感情麼。

不管男女,也别管身份地位,真心都該被認真對待。

夏曉蘭不知道湯宏恩為啥看上她媽,合不合适不說,她還挺相信湯宏恩的人品,人家把話放出來了,她媽肯定不能學鴕鳥一直逃避。

夏曉蘭把話挑明,就被李鳳梅趕出了房間。

她舅劉勇背負着沉重的心理壓力在幹正事兒,一個個把要去鵬城打工的人名字登記了,介紹信啥的肯定全靠陳旺達搞定,湯宏恩等劉勇登記完了才提了個意見:

“你去公安局問一下,我記得去年國家的政策就有了,今年或許能全國範圍内開始辦理身份證,你這樣經常在外面跑的,以後用身份證會比較多。”

“湯叔叔,現在能辦身份證了?”

夏曉蘭比劉勇還關心這問題。

介紹信真是太不方便,出門一次就要開個介紹信,要不沒法買票。

火車票不能買,飛機票的介紹信就更麻煩。

還有在外住宿,也是要介紹信才能開房間。

“去年就有第一批身份證發放,不過數量很少,隻有幾百張。今年國家會擴大辦理發放的範圍,為了方便戶籍管理,居民身份證的推廣力度在未來幾年會加大,每個人都要辦身份證。”

湯宏恩還給夏曉蘭講了個趣事,第一批居民身份證是在京城試點發放的,其中就一個著名的女歌唱家,這位老師拿着身份證去郵局取款,郵局的工作人員堅持讓她拿介紹信證明自己身份,最後還是一層層請示領導,又驚動了公安局,該老師才順利用身份證取到了錢。

“報紙上都登過的事,你怎麼連這種大事都不關心?”

夏曉蘭想了想,“您說是去年夏天吧,湯叔叔,那時候我剛高考完。”

夏曉蘭聽了很心動,不出遠門的人,身份證辦了也是收在家裡,眼下大部分國人的情況都是這樣。可對要出門的人來說,有身份證可太方便,夏曉蘭就想去辦理一張。

具體能不能辦上,湯宏恩得看正式文件下達的時間。

“你不用急,回學校問一問老師,資格上你沒問題。”

夏曉蘭的戶口關系現在是轉去學校了,按理說她名下的田應該退掉,這種事民不報官不糾,陳旺達還糊弄着呗。

一聊起身份證,村裡人也豎着耳朵聽。

陳旺達不走,其他人也隻能留下,等到下午5點,劉芬再躲着也不像話,家裡這麼多人,她這個主人家總要張羅着準備晚飯。

上午幫忙的還照舊忙活,田小燕在夏曉蘭家呆了半天忐忑不安,心裡各種想法都有,一直哭也不可能,沒那麼多眼淚。反正陳四嫂她們一直看着她,動不動就要跪到死的小姑娘,是真心惹不起。

這邊剛做上飯,一群拖家帶口的人,踩着雪就沖到夏曉蘭家了,打頭的就是田老大:

“達叔,公安把我家老三給帶走了,這是啥意思,有矛盾咱們村上一向自己解決,多大點事,至于報案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