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6章(第7頁)

夏曉蘭被周誠親的頭暈眼花,腦子暫時不能思考正事。

她那股沖動來得快也去得快,理智回籠了,想起來她和周誠還不夠年齡。夏曉蘭記得85年的《婚姻法》和以後不一樣,就算以男方22歲,女方20歲的結婚年齡來算,她也還差幾個月才滿20歲。

倒是周誠,很快就滿22歲了。

第二個澆醒夏曉蘭的,是學校不可能同意她結婚的事實。

85年的大學還沒後世那麼開明允許本科生結婚,處對象能睜隻眼閉隻眼,結婚是絕對不行的。

夏曉蘭讓周誠陪着,在樓下呆了挺長時間,醫院裡人來人往的,兩人再上樓,石大娘已經醒了。

周誠知道自己該回學院報到,又問了魏娟紅之前的問題:

“魏嫂子,有關你工作的事……”

魏娟紅眼睛裡全是紅血絲:“我留在京城工作,我們石家都留在京城,行不?”

她語氣有點咄咄逼人,說是深思熟慮的結果,更像是賭氣。

夏曉蘭和關慧蛾還以為魏娟紅會想回鄉去,畢竟在京城她顯得坐立不安。

哪知魏娟紅卻要留下。

周誠自然不會拒絕,他本來也是這樣打算的。

石大娘眼睛纏着紗布,麻藥的勁兒過了,她躺在病床上也能說話:“娟兒,我們回老家,不在京城。”

首都當然人人都向往,石大娘對自家的條件有數。

一家人都隻會種地,沒幹過别的。

周誠說國家要給魏娟紅和石平安排工作,那就在勃通縣裡,老家的田地要退掉一部分,老房子的宅基地卻在。回老家,石大娘心裡踏實,等她眼睛能看得見了,能幫忙帶孩子,也能自己在鄉下種糧食,絕對不會拖累兒媳婦和石平。

在京城的話,石家人能幹啥?

京城人都說普通話,石家從西南農村來的,石大娘張嘴說話都覺得自己土味重。

在京城呆着,她心虛,她不舒服,她就是農村人,是西南農村的,治好病就該回西南農村去……兒媳婦魏娟紅也是這樣說的,現在忽然改了口風,石大娘就慌了。

娟紅該不會被京城的富貴迷花了眼睛吧?

石大娘雖然看不清楚,也能感受到京城和鄉下的差别。

有車坐,有幹淨的招待所,想吃飯不用自己動手,這些東西是很好。

那是石家人該享受的嗎?

魏娟紅沒應聲,石大娘又提高了聲音:“娟兒?”

魏娟紅挪動了兩步,“娘,我們啷個不能留下來,石凱是烈士,國家都要給我和石平安排工作,以後兩個娃兒就在首都上學,我們可以當農村人,兩個娃兒要當城裡人。”

提到石凱和魏娟紅的兩個孩子,石大娘張了張嘴,不知道咋反駁,但她顯然是不贊成魏娟紅留在京城的想法。

國家給烈士家屬安排工作,也沒說要安排在首都。

人人都往首都跑,這裡也裝不下全國人民。

最後還不是還要麻煩周誠?

石大娘說不過兒媳,急的喘粗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