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8章(第8頁)

陳依一做的賬目一目了然,賣的是哪一款,打幾折,收多少錢,找零多少……清楚的,像電腦打印出來的财務表。然後這姑娘還特别有分寸,沒替夏曉蘭算總賬,夏曉蘭自己噼裡啪啦按着計算器把總賬算出來,瞧着營業額自己很滿意:

“一頓大餐先欠着,誰都别拒絕,你們今天幫了大忙。”

除了累,夏曉蘭就一個感受,京城這邊的市場,還是比商都大。

泱泱大國的首都,85年已有千萬人口,這是多大的消費潛力?夏曉蘭覺得,開兩家店都還不夠,她應該在短時間内,把京城的服裝銷售市場的份額給占住……夏曉蘭并沒有忘記和季家的賭約,如果這學期不出國當交換生,夏曉蘭給自己定的目标是,截止85年的底,她要讓自己的身家突破百萬!

792:貧窮的焦慮(3更)

疲倦是真疲倦。

開心也不是假的。

西單店第一天營業額8700多,秀水街沒西單口岸好,客流量不如西單,營業額卻也有5500多。

第一天,兩個店加起來營業額超過14000元。

這個數字,是傳單的效果,也有熟人照顧生意。

擰一擰熟人的水分,數額相差不會超過兩千塊。

到20号之前,不知道還有多少客人會拿着傳單上門,把開業酬賓的熱鬧過了,留下來的就是真正的客人。

周末是要查寝的,夏曉蘭跟着楊永紅幾人回寝室,307全體都累癱了。

沒人提夏曉蘭家能賺多少錢,說的全是做生意辛苦。

“這算什麼,一開始沒本錢,我和我媽輪流用自行車載油渣去鄉下賣,辛苦歸辛苦,賺的錢上沾着自己的汗水,就圖花起來堂堂正正不心虛呗。”

夏曉蘭不是在給室友灌雞湯,她純粹是在自己感歎。

賺錢的方法那麼多,開始是沒本錢,隻能一分一毛的攢。

現在有了本錢,夏曉蘭對一些生意同樣很謹慎。

她不去碰灰色的地帶,她的發迹每一步都有迹可循,經得起查,誰想找她麻煩都不容易。

楊永紅早知道這世上有錢的很有錢,比如捐幾百萬給學校當獎學金的港商。

但今天西單店裡收的營業款,給了楊永紅挺大的沖擊,畢竟捐幾百萬的港商太遙遠,一天收入幾千的就和她睡同一個寝室,夏曉蘭家服裝店的今天的零頭,都比她家一整年的收入還多……等她大學畢業,也不可能賺比這更多的工資。

楊永紅迷茫了。

讀這麼多年書,考上華國頂級學府,經濟上還不如個體戶有錢?

楊永紅有報效國家,建設社會主義的人生理想。

但考慮到現實,她老家也真是窮。

能不能在實現自己理想的同時,讓家裡人過上好日子?

楊永紅一晚上都沒睡好,第二天早上她就和夏曉蘭談了。

“曉蘭,我不是嫉妒,我是自己都沒想明白,你能不能給我解解惑。”

有一句話,形容改革開放初期的社會現象很貼切,夏曉蘭一聽就知道楊永紅為什麼迷茫——有一短時間,社會上流傳着一句話:搞導彈的不如賣茶葉蛋的,拿手術刀的不如剃頭的。

下海經商的賺到的錢,搞研究的人卻生活清貧,哪怕将來各種待遇提高,新聞上經常說什麼賣煎餅果子的大媽月入幾萬,大學畢業的白領一個月幾千塊,網上掀起了大讨論,不少人抱怨,讀了十幾年書出來工作,還不如早早出社會打拼。

夏曉蘭覺得,楊永紅現在就是陷入這種迷思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