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0章(第7頁)

夏曉蘭要知道劉芬的想法,肯定會吃驚。

老實人的人生智慧也不容小觑啊。

周誠說不用管聶衛國的事,夏曉蘭就真的高高興興出去吃飯。

江城的美食,除了像熱幹面、面窩等小吃,還有非常有名的“武昌魚”。

才飲長江水,又食武昌魚。

一句詞句,讓武昌魚聲名在外。

油焖、紅燒、花釀和清蒸,做法多種多樣。

龔洋開始還不好意思動筷子,很快就忘乎所以,吃的嘴角流油。

龔洋同志又找到了個在遠輝幹下去的動力,全國各地有太多好吃的,填飽肚子是第一追求,在滿足這個追求後,他還可以帶自己家人出來見見世面。

吃好玩好,這目标不難實現,就是得多賺錢!

……

周誠對着未來丈母娘大獻殷勤,吃個武昌魚都能把丈母娘和媳婦哄高興,連龔洋都放開了拘束。

在省建築設計院的家屬樓裡,聶衛國卻食不下咽。

聶衛國真的要瘋了。

茅康山說得對,豈止是江城大學,整個江城的大街小巷都在發同一份傳單。

瞧那規模,怕不是有幾萬份!

現在的印刷制品不便宜啊,印幾萬份傳單得花多少錢,花了這麼大功夫整他,隻怕是要整死他的。

比以前他給人貼大字報還厲害。

大字報就貼在單位裡,傳單卻是滿江城都散。

聶衛國自己沒法把傳單收回,當下就報了案,他大小也算個領導,在江城還是有些熟人的,何況這種大規模的“造謠”,派出所于情于理都要管。

結果派出所抓了兩個發傳單的人,兩個人的口徑都很統一:

“别人給我們錢讓我們發,我們又不認字,不知道傳單上寫什麼啊!”

都是不認字的。

一天給20塊錢工錢,就站在路口發傳單,這個活兒有的是人搶着幹。

再問給錢的人長啥樣?

那還真說不好,“戴個帽子,把臉都遮了大半,太陽那麼大,誰看的清啊?”

派出所都頭疼,隻能把這倆人先關起來。

還關不了太久,因為他們确實不知道,大字不識的也意識不到這是犯法的,關兩天批評教育一番,還得放人。關兩天他們也沒意見,工錢早就掙了,派出所關兩天還得管他們吃飯,挺好的。

聶衛國在家裡暴跳如雷。

“一定是那個夏曉蘭,是她在整我,你們把她抓起來問一問,就什麼都清楚了!”

“聶院長,你這沒有證據,我們不可能亂抓人的。她又不是什麼膽小的女工,拿話吓幾句,就像倒豆子一樣全交待清楚,她是華清大學的學生,抓錯人會很麻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