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8章(第8頁)

同樣是笑,小夏笑的讓人心頭舒服,嘴裡的話全是對她和老頭子的關心。

兒媳鄭淑琴也在笑,那笑是算計,虛假的讓宋大娘排斥。

宋大娘一臉淡淡攔住鄭淑琴:

“你先别動,有什麼東西等你爸晚上回來看過,這是人家小夏送來的,你爸說怎麼分就怎麼分,該你們家的那一份,不會少了你們家的。”

鄭淑琴垮着臉:“爸那麼摳門……”

宋大娘不為所動。

摳門也沒什麼不好的。

人老了沒積蓄,惹年輕人嫌棄。

久病床前無孝子,茅康山早和她說過,不願意和兒女走的太近,怕再有個什麼意外會連累子女。

其實茅康山看病吃藥都不用自己掏錢,百年以後也是省建院掏喪葬費。

他那麼摳門幹什麼?

攢下的錢,說好是留給宋大娘的。

宋大娘一輩子都沒工作過,和茅康山是解放前的包辦婚姻,茅康山時常說這輩子有起有落讓她吃了許多苦,将來他要是走在前面,怕她無人照顧。

手裡有錢就不怕了。

萬一兒女不孝順,看在那份積蓄的份上,也要對宋大娘好。

宋大娘眼睛又酸又澀。

吃白水煮面條不是過得苦。

她就是心疼茅康山過得節儉。

這忽然冒出來的徒弟小夏,好像把什麼東西打破啦。

是茅家的冷清和沉悶?

是老兩口白水煮面條的簡樸生活?

宋大娘眼下也說不好。

她就覺得,茅康山念禮單的時候,罵夏曉蘭是不是把雜貨鋪搬家裡來了,其實那語調下是高興!

高興就好,這徒弟沒白收。

……

茅康山不知道家裡老伴兒想了那麼多。

不過夏曉蘭這樣一搞,整個省建院家屬院,恐怕都知道他茅康山收了新徒弟。

這樣也好,讓他沒有了反悔的餘地。

華僑飯店在解放路,離西湖不遠,找個地方喝喝茶談談正事,環境還是非常惬意的。

夏曉蘭覺得不用避着茅國勝,茅康山也沒客氣,開門見山就說起了正事:

“我不會讓你白跑一趟,你說要搞建築公司,要什麼資質我替你搞定,你自己把注冊資金準備好,這個錢老頭子可掏不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