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3章(第10頁)

在世人眼中,像甯雪爸爸那樣當幹部的,已經是非常好的前程。

甯彥凡沒讓兒女們一定要學建築。

茂康山想到自己的三子二女,加上早逝的大兒子,個個從事的工作都和建築有關。

他沒想過讓兒女們學其他的,職業的家族延續性又不是建國後才有的,鐵匠的兒子學打鐵,農民的兒子繼續種田,當官的兒子念書繼續當官……華國多年的傳統文化,就是如此。

“算了,你要走就走吧,以後走什麼路都是你自己選的,我再也不管了。”

茅康山說了兩次“不管”,前後的情緒是不同的。剛才是激将茅國勝,現在頗有點心灰意冷的無奈。

茅國勝也愣住了。

茅康山罵人的時候多,示弱的時候少,這輩子恐怕就沒有幾次示弱,包括在兒女面前。

這幾天茅康山有多高興,茅國勝也看在眼裡。

疲憊是疲憊,但茅康山特别有精神,要茅國勝描述,那精神頭倒像是沒有下放前。記得那時候,茅康山的嗓門永遠那麼大,那是家裡的房子很小,一到周末卻擠滿茅康山的學生,茅康山大着嗓門訓學生的聲音能傳遍整個家屬院。

茅國勝剛才鼓氣的勇氣瞬間就慫了。

夏曉蘭其實沒看錯茅國勝,和他老婆鄭淑琴比起來,茅國勝也是沒出息,但他還有幾分廉恥心。夏曉蘭這些天的刺激,就是把茅國勝的廉恥心激發到了最大,他自己也是羞愧悔恨又迷茫。

夏曉蘭的“孝順”,讓茅國勝羞愧自己對父母的忽略。

他是沒那麼大的本事,但讓父母每天吃白水煮面條,讓他媽腿腳不便還爬六樓,都是茅國勝默許的。

房子就不該換。

也不該由着老人那麼節約。

他對父母的關心還不如一個外人,自然羞愧又悔恨。

迷茫則是對自己的未來。

他不甘心在省建院寂寂無名,卻不知道應該如何做。

先前以為自己是不遇,到了鵬城才發現什麼叫被人吊打。他被年紀輕輕的夏曉蘭吊打了,誠然他基礎知識比夏曉蘭強,但他沒有夏曉蘭那種讓人驚豔的本事,别說20歲時挑戰甯彥凡的設計,就算現在快40歲,把甯彥凡的設計擺在茅國勝面前,他也不敢動。

畏懼甯彥凡的名氣,也對自己的能力不自信。

在羞愧、悔恨和迷茫之餘,茅國勝還有點自卑。

當爹的沒有提拔他,是因為他能力不夠,給茅家丢人了?

一時間,父子倆都沉默無言。

茅國勝把手裡的衣服丢下,喃喃道:

“為什麼會這樣……”

年輕時候,他也意氣風發過,認為自己一定能在建築圈裡大放光彩。也曾自信滿滿,因為茅家三兄弟,唯有他被父親安排進了省建院。

那從什麼時候開始,活的越來越膽小了?

又是從什麼時候開始,開始變得怨天尤人。

宋大娘還在抹眼淚。